玉泉镇的乡村振兴新图景
天水日报
2025年07月09日

秦蓉
盛夏时节,秦州区玉泉镇烟铺村内,智能樱桃大棚与传统果园相映成趣;李官湾村的“板凳会议”上,村民共商村事。这些场景,成为玉泉镇差异化振兴路径的鲜活注脚。
近年来,玉泉镇立足各村资源禀赋,坚持“治理创新”与“产业升级”双轮驱动,以基层治理现代化夯实根基,以农业科技化破解瓶颈,走出了具有秦州特色的和美乡村建设与产业高质量发展之路。
乡村振兴,关键在人。李官湾村以激活“人”的内生动力为核心,创新构建党员先锋队、乡贤参事组、联户长网格、志愿服务团“四支队伍”,辅以民主协商、积分激励等“五项机制”,形成了多元共治格局。
“村里事务通过‘四议两公开’‘板凳会议’来推进,村民参与积极性显著提高。”村干部刘润芳介绍道。量化积分管理将环境卫生、志愿服务等纳入评价体系,村民参与村庄公共事务的热情被有效调动,工作开展更为顺畅,乡风文明建设成效凸显。
通过系统性的治理创新,李官湾村不仅补齐了道路硬化、人居环境等基础设施短板,更建成了集法治宣传与文明实践于一体的综合文化广场,实现了村容整洁与乡风和美同步提升。
作为“中国樱桃产业高质量发展示范乡镇”核心区,烟铺村曾面临品种退化、管理粗放等痛点。面对挑战,玉泉镇果断选择以科技赋能,打造大樱桃产业的2.0版本。
该村率先建成14座集成水肥一体化与物联网技术的智能温控大棚,精准调控大樱桃生长周期,实现错峰上市。科技投入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回报,数据显示,今年烟铺村设施大棚樱桃年产值已超过200万元,露天樱桃亩产提升至1500—1800斤,全村年产量达300万斤,带动户均增收超过10万元。同时,由天水绿之源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建设的果沙果泥精加工项目,进一步延伸了产业链,提升了樱桃的附加值。
在治理创新与科技升级的基础上,玉泉镇积极推动产业深度融合,为乡村振兴注入持久动能。李官湾村依托生态资源,大力发展文旅新业态,农家乐、民宿如雨后春笋般涌现。更具开创性的是,村集体探索出“资源入股+盈利分红+招商招租”的共富新模式。通过将集体土地等资源作价入股文旅企业,村集体实现了资产的保值增值,村民则通过经营农家乐、参与分红等方式,腰包越来越鼓,实现了“百姓富”与“集体强”的同步跃升。
从李官湾村的“治理活村”到烟铺村的“科技强产”,再到全镇的“融合富民”,玉泉镇的实践清晰勾勒出一条从善治到善业再到共富的发展路径,为当地绘就了乡村振兴的新图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