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社会弘扬勤俭节约精神
天水日报
2025年07月10日
□王丽莉
近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修订后的《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强化“厉行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责任落实,进一步拧紧党政机关带头过紧日子的制度螺栓,对于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持续深化纠治“四风”顽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勤俭节约既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也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优良作风。春秋战国百家争鸣,诸子就倡导勤俭节约。《左传·庄公二十四年》有“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墨子》提到“俭节则昌,淫佚则亡”。《韩非子》说“侈而惰者贫,因力而俭者富”。《荀子·天论》讲“强本而节用,则天不能贫”……毛泽东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高度重视这一传统的继承和弘扬,在毛泽东各个历史时期的讲话、著作和实践中,都曾特别强调要勤俭节约和反对浪费,并从自身做起。他的一件睡衣穿了整整20年,破了补,补了又破,反复多次,到不穿时已经补了73个补丁。还有一双从新中国成立时就穿的皮拖鞋,也是破了反复修补后再穿,舍不得扔。周恩来同志一生秉持俭朴之风,吃家常便饭,穿的衣服袜子也是经常缝缝补补。新中国成立后,朱德同志把兄弟姊妹的孩子接到北京来上学,为了弥补粮食的短缺,他曾指导厨师把蔬菜和野菜做成“菜糊糊”让大家吃,并教育大家要记住过去战争年代艰苦奋斗的精神,养成勤俭节约的习惯。
在全社会营造浪费可耻、节约光荣的浓厚氛围。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大力提倡努力使“厉行节约、反对浪费”在全社会蔚然成风,对于培育勤俭节约的社会风尚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党的二十大报告着眼培育时代新风新貌,提出在全社会弘扬勤俭节约精神,这一要求为持续提高全社会文明程度指明了方向。勤俭节约是个人品德作风的写照,同时也折射出一个政党、一个社会的精神文明追求。贯彻落实《条例》精神,在全社会营造浪费可耻、节约光荣的浓厚氛围,关键要树牢节约意识,养成节约习惯,我们每一个人都要从现在做起、从自己做起、从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做起,积极践行绿色低碳生活方式,把节约意识变成具体行动,让节约成为一种文明健康的社会风尚,让“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成为全社会的共识和行动。
牢固树立和践行正确的政绩观。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深入人心,树立和践行正确的政绩观,必须树立牢固的群众观和科学发展观。要把为民办事、为民造福作为最重要的政绩,主动坐到群众炕头,扑下身子访民情、听民声,将老百姓的急难愁盼作为工作的发力点和突破口,多推出一些民生所急所需的政策举措,把群众满意度作为检验政绩的评判标准,积极听取群众意见建议,充分回应人民关切、体现人民愿望,群众不满意的要及时改进,切实把好事实事做到群众心坎上。要提高贯彻新发展理念的能力和水平,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作决策、定政策之前要深入调查研究,加强科学论证,防止拍脑袋决策、拍胸脯蛮干。要以钉钉子精神狠抓落实,对当务之急立说立行、紧抓快办,对长期任务保持战略定力和耐心,滴水穿石,久久为功。要强化精准思维,做到谋划时统揽大局、操作中细致精当,以“绣花”功夫把工作做扎实、做到位。
加强对“厉行节约、反对浪费”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条例》规定纪检监察机关对“厉行节约、反对浪费”落实情况负有监督职责,要对违规违纪违法现象重拳出击、严肃查处,对铺张浪费的典型案例加大通报曝光力度,发挥警示教育作用,持续释放从严纠治的强烈信号。要积极构建反铺张浪费监管体系,进一步修订完善公务接待、差旅费管理、公务用车使用管理等制度,明确“负面清单”,压缩灰色地带。要把“厉行节约、反对浪费”与纠治“四风”、集中整治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查处腐败问题有机结合,组建专项监督检查组,对公务接待清单、办公用品采购台账、会议经费报销凭证等进行核查,对发现的超标接待、浪费办公用品、虚列会议开支等问题现场反馈、督促立行立改,并建立问题整改台账跟踪问效;对公款吃喝、违规用车、办公用房超标装修等奢靡之风开展联动督查,既查面上浪费问题,又深挖背后“四风”根源,形成“制度+科技+监督”的立体监管模式,织密制度“防护网”,堵住制度和监管漏洞,筑牢反对浪费的制度堤坝。
(作者系天水市委党校决策咨询部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