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A-
微信 朋友圈 微博

01版:日版一版

02版:日报二版

03版:日报三版

04版:日报四版

返回 2025年07月12日

清犹未“悔”的烛光

——纪念张举鹏百年诞辰学术座谈会侧记

天水日报      2025年07月12日     




  □新天水·天水日报记者 杨华
  今年的七月不似往年,近来连绵的大雨冲散了暑气的炙热,却也冲淡了人们雨天不便往来的诸事。7月5日早晨,倏尔晴光洒在大地,明媚的一天开启,在天水师范大学一间素雅的学术报告厅内,来自多地的文化界代表,皆因一事齐聚于此——纪念张举鹏先生百年诞辰学术座谈会暨《犹未悔斋诗文集》出版首发捐赠仪式。
  厅内,百余人济济一堂。白发苍苍的学者、神情专注的学子、远道而来的故交、面容肃穆的亲属……不同的面孔,共同面对一个名字——张举鹏。作为“陇上一代文宗”冯国瑞先生的弟子,陇上爱国名将邓宝珊将军的秘书,张举鹏先生这位陇右诗坛巨匠、中华诗词学会发起人之一,毕其余生之力为甘肃诗词事业特别是天水诗词事业的发展,作出不可磨灭的贡献。其生命历程与精神遗产,在这个夏日清晨,亦被再次郑重点亮。
六声回响:
学术殿堂的百年叩问

  座谈会一开始便直入主题,六位来自不同领域的专家学者,如同六位虔诚的“解经人”依次走上讲台,他们的发言,是献给张举鹏先生百年诞辰最厚重的学术祭礼。
  甘肃省诗词学会副会长李蕴珠作为张举鹏先生的门下弟子,说道:“‘犹未悔’三字,取自屈子名句,正是恩师一生精神风骨最凝练的写照。翻阅这部厚重的文集,字里行间,我们仿佛再次触摸到先生跳动的脉搏。作为先生的及门弟子,我从中汲取的不仅是知识,更是宝贵的精神财富和人格力量。师恩深重,永志不忘!”
  甘肃省楹联学会常务副会长王家安拜读张举鹏先生之作,方惊叹先生在楹联学术方面的不凡见识。作为同样研究楹联方面的学者,王家安对于《犹未悔斋诗文集》也表达了自己的学术见地:“张先生的联话,坚持‘选联要贵精不贵多’,从所读、所见中甄选而来,往往依据史实,夹叙夹议,品评精当,文笔灵动,其中不少地方俱是依托多年创作实践积累的真知灼见。他毕生读联、记联、品联、写联,六十余年楹联因缘,足令后学之人钦佩。”
  “花暝柳昏燕语柔,夜来丝雨落沙洲,夕阳红照望河楼。依旧风光三月半,不堪离乱两年头,此生无可奈何休。”甘肃省诗词学会常务理事、散曲委员会常务副主任姚越诵读了张举鹏先生的两组小令,并深情介绍了背后的故事,让人从中得以窥见其人生际遇与风骨。甘肃省诗词学会理事、《甘肃诗词》副主编刘向京,分享了一组张举鹏先生的游仙诗并给予高度评价。天水市诗词学会名誉会长侯金保则讲述了从1980年开始与张举鹏先生的交往,谈到其知识渊博、满腹经纶,曾为编辑《天水市志》作出的贡献。也是在加入天水市诗词学会后他才得知,张举鹏先生便是该学会发起人之一。天水市科技局党组书记、中国作家协会会员薛林荣与张举鹏先生之子张笑青是好友,他讲述了《犹未悔斋诗文集》整理出版的前后故事,以及历时五六年的征集、识读、校对等过程。薛林荣说:“熟悉张老的朋友看到此书,几十年的前尘往事突然浮现眼前,只觉得如晤故人,眼眶一热。《文集》一定经得起历史与良知的评判。”
墨香盈室:
赠诗书以传薪火

  座谈的余韵未歇,仪式迎来了又一动人篇章——《犹未悔斋诗文集》的首发与捐赠。这部沉甸甸的书籍,封面素雅、墨色凝重,犹如张举鹏先生一生的缩影,静静地躺在主席台上。它系统收录了张举鹏先生部分心血凝结的诗词、文章、学术札记,这是其心路历程与学术精华的结晶。
  散发着油墨清香的《犹未悔斋诗文集》,被张举鹏先生的亲属郑重地托付到天水市图书馆、天水市档案馆等代表手中。这并非简单的赠与,而是将一颗文化火种、一份家族珍藏、一份学术公器,交付于更广阔的天地,交付于未来的求知者手中。受赠方代表深深鞠躬,指尖抚过崭新的书脊,承诺的不仅是珍藏,更是让这份“未悔”的精神在阅览室的书架上、在学子的案头前,生根发芽,代代相传。
纸短情长:
隔空的敬意与回声

  随后,与会代表还就发来贺信进行宣读,远方的声音透过文字传来,参与见证这一重要时刻。
  天水师范大学校长汪聚应在总结发言中,讲述了张举鹏先生一生坎坷的经历、坚韧的品质,以及为文化事业所作的贡献。汪聚应说:“张举鹏先生创作了大量优美的古典诗词、楹联和文章。他传承光大地方优秀文化,歌颂天水、宣传天水,为天水精神文明建设和历史文化名城建设增砖添瓦,为天水培养了一大批诗词、歌赋、楹联方面的新秀。他的这些闪光精神,对我们学校在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繁荣学术研究、推动地方文化事业发展,以及全力推动各项工作不断前进具有积极的意义。”
  座谈会最后,在张举鹏先生亲属的答谢中落下帷幕。然其名“举鹏”,其斋“未悔”,连同他那凝结于文集中的心血与风骨,已如一颗饱满的种子,深深植入天水这片古老而充满生机的文化沃土。其学术精神和贡献,将化作不灭的学术心灯,继续照亮求知的道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