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国祥先生《槐西居士诗抄》读后
天水日报
2025年07月12日
□ 刘雁翔
康国祥先生世居武山康家石岭村,书香门第。老宅门外有一株古槐,系康氏先人明朝定居此地时栽种,树干粗壮,郁郁葱葱,正是康氏子孙生生不息的象征,于是康先生自号“槐西居士”。他的诗集,自然就是《槐西居士诗抄》了。
康先生是我的老师,1941年生人,已年逾八十,身体硬朗,辛勤笔耕,老来出书,可喜可贺。记得1979年上高中时,康先生就是我们的化学老师,穿戴整洁,玉树临风,讲课上佳,多才多艺,用现在的话说就是妥妥的帅哥老师。毕业之后,我离开老家,外地上学、工作,数十年未见老师。前几年,我上过学的百泉初中编校史,邀我写序言,或许是在百泉初中也当过老师的康先生认为写得还可以,于是邀我为其诗集写序。我以学生不可为老师著述作序推辞之,最后由武山才子、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教授漆子扬写了个很好的序。2024年,康老师的大作出版,精装16开本,高度大气,展读之后,觉得这是一本“肚子里有货”的诗集。
诗集有诗约700首。按诗体分类,有古风、五言绝句、七言绝句、五言律诗、七言律诗、词、排律,尚有楹联、白话诗等。就体式而言,品类齐全。就内容而言,有日常生活诗、唱和应答诗、歌颂时代诗、劝世讽喻诗等,涉及自己感知的各个方面。下面我们试读几首:
春风惠我筱轩窗,蓬荜生辉喜气扬。四部鸿书慷慨赠,由衷遥谢二澍堂。(《漆子扬教授赠书寄谢》)
诗中“筱轩”是作者的字,“二澍堂”是赠书者漆子扬教授的书房名,“二澍”指清代甘肃的两位大学者武威张澍和武都邢澍,漆子扬以研究“二澍”著作为己任,故名。将赠书说成“春风惠我筱轩窗”,轻松巧妙,诗意盎然。
家当皆就绪,享用神仙茶。啜露十般样,罐茶独有咱。围炉促膝坐,俚语家常拉。晨间一罐茶,提神解困乏。虽不谙茶道,风雅不欠佳。普洱与龙井,嘉茗信手拿。但需多告诫,不可太奢华。洋芋是本分,添点脆麻花。粗细巧搭配,健康你我他。要说茶文化,当夸罐罐茶。(《罐罐茶》)
罐罐茶是武山人民家常之家常,家家皆备,早餐、待客、闲来无事,闲话煮茶,俨然活神仙。明白如话,道尽罐罐茶的好处。促膝而坐,但说家常,随煮随饮,疏解困乏。
美哉是晨光,照我旧瓦房。夜来新雨后,容貌更端庄。银花饰两鬓,海棠作偏旁。葡萄攀架上,石榴映纱窗。坐北朝南相,冬暖夏天凉。一张书画案,其余少装潢。亦少他陈设,经书堆满床。似此一陋室,卧立如愿偿。上门都是客,茶酒拉家常。不闻时政事,不论人短长。持己当以敬,待人当温良。晨起勤伏案,午后理莠稂。豇豆四五株,韭菜两三行。茄子西红柿,辣子伴众芳。我本农家子,农桑不下堂。老来唯愿静,慎独是义方。万般已看淡,只求人健康。且行且树德,留得晚节香。(《老屋情》)
诗中的“老屋”,是诗人康家石岭的槐西老宅,各种时蔬、花草树木,诗情画意,诗人多次咏及。言说老宅的好处与闲适,读来有陶渊明田园诗的韵味。
二月中和游水帘,春光尽在钟楼湾。拉梢寺下觐心佛,菩萨殿前宜论禅。岁月沧桑人已老,光阴更替我独怜。远山如黛夕阳好,党口仍然一线天。(《游水帘洞别意》)
“水帘”即水帘洞石窟,是武山第一大名胜,欣赏春光,畅游拜佛,感叹沧桑,恍惚怅然。
我们的读诗到此为止。当然,其诗还有不少清词丽句。如《村居》之“无事品萧澹,有诗祈唱酬。”《山花赞》之“玫瑰多情网,山花少高朋。”《三月的武山》之“漫川油菜金般灿,遍地麦苗青胜蓝。”《最美老宅》之“葡萄根盘书篆隶,芙蓉花重压枝低。”《老宅情深》之“古槐苍茂常周庇,柿树阴浓阳伞遮。”其中,闪烁着他生活的智慧和感悟。
诗之好完全在于真性情和好心肠,有人文关怀,有向善之心,其诗便可读。康老师曾受过磨难,但他始终初心不改,坚持操守,如其《自述》所言:“故纸堆中寻旧梦,风流倜傥早零星。长存浩气未曾减,乐见颜风与日增。操守清平之底线,淡泊富贵远浮名。但惭学武不成器,同样学文终饮冰。”表现在诗作中,或恬淡闲适、或针砭时弊,均有可读之处。当然,常人作诗,不可能每篇都是精品,但诗作既能娱己,还能娱人,且有教益,就已经很不错了。
我国即将步入老龄化社会,如何让老年人安度晚年,是一大社会问题。物质生活、医疗服务当然是大事,而精神愉悦也不可或缺。如何精神愉悦,得老有所好,如作诗,如写字画画,都是。诗歌静心,书画怡情,这些艺术形式,人人可为,天然可与老年人事业契合,使之真正能起到调节老年人身心的作用。总之,找一样爱好,日益进步,找到成就感,即可安度晚年。像康老师的爱诗、读诗、写诗,就是正能量的爱好。于人于己,都好。
今年,康老师行将85岁,祝愿老师健康快乐,艺术之树常青,有更多更好的诗歌问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