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A-
微信 朋友圈 微博

01版:日报一版

02版:日报二版

03版:日版三版

04版:日版四版

返回 2025年07月18日

村规民约+志愿宣传

双轮驱动为高价彩礼“降温”

天水日报      2025年07月18日     
   新天水·天水日报记者
    鞠玮莉 蔺红娃 范少杰

  “娃她爸,今天亲戚都来了,大家坐在一起,你表个态,彩礼你要多少?”
  “一切都是为了两个娃娃,他们以后还要生活,彩礼少要一些。”
  不久前,在秦州区玉泉镇闫河村,齐探明夫妇正在为小女儿筹备婚礼,双方家长、媒人围坐在一起,没有分毫必争的僵持,却处处洋溢着温暖与理解。一场彩礼的商议,不仅敲定了儿女的终身大事,更彰显出新时代婚嫁观念的转变。
  “现在社会压力大,彩礼要得多,给孩子的负担就会增加,也会成为他们今后生活的最大负担。对我来说,彩礼的多与少都无所谓,只要两个孩子过得好就行了。”齐探明说。
  在闫河村,像齐探明这样践行婚嫁新风的家庭比比皆是,这得益于村上推行的村规民约。前不久,村上45名党员每人结对联系10户群众,带头签订《拒绝高额彩礼承诺书》,把移风易俗融入村里的大事小情中。闫河村党支部书记齐向明告诉记者:“我们村上的红白理事会带头倡议,彩礼最高88000元,还提倡零彩礼、低彩礼。”
  不仅是闫河村,今年以来,秦州区玉泉镇将拒绝高额彩礼、拒绝红白喜事大操大办等内容纳入“乡村夜话”“田间课堂”,邀请乡贤能人解读政策,用“大白话”讲透“大道理”。“通过走访入户、微信群、村集体大喇叭、宣传栏等方式广泛宣传抵制高额彩礼,树立正确的婚恋观。同时,各村通过红白理事会对婚丧嫁娶事宜进行规范,让新时代文明之风在我们基层落地生根。”秦州区玉泉镇党建办主任杨磊说。
  武山县创新推出“我言‘理’语话新风”文明实践品牌活动,打造新时代文明实践的基层样板。在武山方言中,“你”和“理”发音相近,“我言‘理’语”既是沟通,更是讲理。在山丹镇贺店村,村党委书记车新兰带领志愿服务队走家串户,通过拍摄趣味短视频、发放图文宣传页等方式,让文明婚俗走进千家万户。“我们贺店村‘两委’组织志愿服务队,经常入户走访,倡导低价彩礼。通过拍小视频、发放宣传页等方式,大家的婚俗观念得到了很大改善。”车新兰说。
  58岁的贺元平是武山县山丹镇贺店村红白理事会的会长,也是志愿服务队的队员。他经常走家串户,为年轻人解决谈婚论嫁中的大事小情。贺元平告诉记者:“我作为一名媒人,在我的能力范围内,把咱们村子里孩子们结婚的彩礼谈得比较少,为了孩子们以后的生活和幸福,我认为没必要铺张浪费。”
  新风尚的传播,也离不开年轻一代的认同。拒绝将婚姻异化为金钱交易,选择以简约真挚的方式步入婚姻殿堂,这不仅是个人观念的转变,更是整个乡村婚俗观念革新的缩影。山丹镇贺店村村民李瑞琳表示:“作为新时代年轻人,我认为彩礼是心意,不是交易筹码,我拒绝用天价彩礼给家庭套上沉重枷锁。”
  武山县通过“宣、说、讲、演、评”五种新方法让文明新风传遍乡里,乡贤和村民代表常态化通过评议会商量村规民约,帮大家改掉旧习惯,让文明新风吹进家家户户。武山县宣传部副部长康想林说:“县上扎实开展抵制高额彩礼、倡导文明婚俗宣传引导工作,充分发挥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的作用,组织志愿者通过宣传宣讲、文艺创作演出、主题网络展播和科学评议等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教育引导广大群众自觉抵制高额彩礼,倡导文明婚俗。”
  近年来,我市制定出台了《天水市治理高价彩礼推动移风易俗的指导意见》等系列文件,持续推行婚嫁彩礼“限高”指导标准,建立婚嫁彩礼登记报备制度,发挥党员干部示范引领作用,强化群众自管自治,着力破除陈规陋习,努力形成文明婚嫁新风尚。
抵制高额彩礼 推动移风易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