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A-
微信 朋友圈 微博

01版:日报一版

02版:日报二版

03版:日报三版

04版:日报四版

返回 2025年07月29日

复合种植助力群众增产增收

天水日报      2025年07月29日     
秦州区
  (上接第一版)农场在今年3月着手对土地进行铺膜保墒,所以大豆和玉米出苗率超98%,整体情况良好。
  “农场今年采取‘4+2’的科学套种模式,从种到收采用全机械化作业。目前,1250亩大豆玉米长势喜人,玉米已经全部出穗,而且都是一株双穗,预计今年亩产能够达到750公斤。大豆的结荚率也非常高,预计大豆亩产能达到140公斤左右。今年亩产值预计达2200元,总产值将达到260万元。除去各项成本支出,净产值在150万元左右。”杨文举满脸喜悦地告诉记者。
  玉米大豆套种是高效的共生互利模式,高大的玉米为大豆遮阴降温,减少水分蒸发;大豆的固氮作用则为玉米提供天然氮肥,减少化肥施用。除了提升土地效益,该模式还为当地村民创造了季节性就业岗位。播种、管护、采收期,基地雇用了大量劳动力。汪利孩一直在文举农业技术农场务工,他告诉记者:“我种了一辈子庄稼,从没见过玉米能长得这么好。现在的科学技术真了不起,能让1亩地得到两样收成,既增加了土地产量,又增加了收入。”
  “农场的基地给我提供了就近就业的机会,在农场务工一天能挣100多元,还有时间把家里的庄稼种好。一年近4万元的经济收入,日子过得美得很。”务工人员李二瓜接着汪利孩的话茬说。
  在秦州区祥和乐牛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大豆玉米种植基地,记者见到了正在地里干活的柏建康,他的合作社今年种植了500亩大豆玉米。“现在种田就是依靠先进的科学技术,今年在前期干旱的情况下,大豆玉米能长得这么好,全凭农业技术人员的全程指导。从目前的长势看,今年又是一个丰收年。”柏建康说。
  秦州区农业技术综合服务中心推广研究员杨建太一年有三分之二的时间待在田间地头,对他负责的种植区域内所有大豆玉米的生长情况了如指掌。“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模式是适合机械化生产的一田双收种植模式,能充分发挥玉米边行优势和大豆固氮养地作用,有利于作物透风透光、保水遮阳,提升地力,从而达到稳粮增产效果。为了有效实现‘一地双收’的目标,我们对今年大豆玉米种植的密度进行了适当调整。现阶段来看,今年种植密度的调整是成功的,从长势来看,预计玉米亩产能够达到750公斤以上,大豆亩产预计可以达到130公斤以上。下一步,我们将针对大豆玉米生长、病虫害发生情况,及时进行跟踪服务,深入田间地头进行指导,确保3个月以后,我们的大豆玉米能取得好收成。”
  今年,秦州区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面积达14760亩,由9个乡镇的51家农业企业、合作社、种植大户实施。眼下,玉米处于抽雄期、大豆处于花芽分化期,是生长旺盛的关键期。秦州区组织农技人员在田间全程跟踪培训指导,为种植工作提供技术支持,走出了一条助力产业增效、农民增收的乡村振兴新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