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山县嘴头乡
柴胡长势旺 产业助振兴
天水日报
2025年07月30日
新天水·天水日报通讯员
管秋勇 车彤瑶 陈欢欢
盛夏时节,武山县嘴头乡连片种植的柴胡舒展着翠绿的茎叶,星星点点的黄色小花在微风中摇曳,构成一幅生机勃勃的药田画卷,不仅扮靓了乡村,更承载着农户们增收的希望。
走进嘴头乡白窑村柴胡种植基地,2000亩柴胡郁郁葱葱,植株健壮挺拔,叶片厚实饱满,空气中弥漫着沁人心脾的药香。“今年雨水匀、光照足,加上乡里农技员指导的科学管理法,柴胡长得比往年都好。你看这茎秆多粗壮,今年一斤湿货就能卖20多元,等晒干了价格更高,一斤能卖到40多元,这地里长的都是‘金疙瘩’。”种植户李玉霞蹲在田埂边,仔细查看柴胡长势,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嘴头乡地处浅山丘陵区,昼夜温差大、土壤通透性好,为柴胡等中药材提供了理想的生长环境。该乡立足这一优势,积极推行“合作社+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引进优质柴胡品种,集中连片发展种植2000余亩。同时,定期邀请县农业农村局专家开展技术培训,从选种、播种到田间精细化管理、采收加工,为种植户提供全流程指导。“柴胡种植讲究‘三分种、七分管’,特别是除草和病虫害防治,直接关系药材品质和产量。为保证药材质量,基地采用人工除草和生物防治,严格把控农药使用,产出的柴胡有效成分含量远超市场平均水平,深受药商青睐。”嘴头乡农业农村综合服务中心高级工程师管利兵介绍道。目前,该乡已与多家知名中药材加工企业签订长期收购协议,初步形成了“种植—采收—加工—销售”的产业链条。“接下来,我们计划建一个小型烘干加工点,让农户在家门口就能卖干货,减少损耗、增加收益。我们将继续扩大柴胡规范化种植规模,着力打造特色中药材种植产业,让更多农户通过发展‘药经济’实现稳定增收,走上致富路。”嘴头乡负责人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