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A-
微信 朋友圈 微博

01版:日报一版

02版:日版二版

03版:日报三版

04版:日报四版

返回 2025年08月05日

清水县

深耕文明实践沃土 乡村治理注入蓬勃生机

天水日报      2025年08月05日     


  本报讯 今年以来,清水县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不断探索新路径,让文明理念在榜样感召下凝聚力量,在群众自治中落地生根,在发展实践中焕发生机活力。
  榜样引领,凝聚向善力量。白驼镇精心打造的“乡贤榜样墙”成为各村一道亮丽的风景线,这些墙上展示的是村民身边的“平民榜样”,有几十年如一日孝老爱亲的“好媳妇”、热心公益不求回报的“老支书”,还有带头践行“零彩礼”的“新风家庭”等。“看着隔壁刘姨上了榜样墙,大家都觉得脸上有光,也更明白啥是光荣,啥值得学习。”村民李大姐的感慨道出了大家的心声。通过常态化开展“身边好人”“最美庭院”等评选活动,深入挖掘宣传群众身边的凡人善举和感人故事。这些接地气、有温度的榜样,借助“榜样墙”、道德讲堂、村广播站等广泛传播,形成了“点亮一盏灯、照亮一大片”的示范效应,有效激发了村民见贤思齐、向上向善的内生动力。
  民事民议,激发自治活力。如何让村民真正成为文明实践和乡村治理的主人?该县的答案是搭建平台、畅通渠道,让群众“唱主角”。各村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广场、村头大树下、农家小院等场所,创新设立了“村民议事厅(亭)”。在白驼镇万安村的“回汉议事厅”里,时常能看到这样的场景:村干部、党员代表、村民小组长和普通村民围坐在一起,就垃圾分类点选址、重阳节活动策划、邻里纠纷调解、村庄环境整治等大小事务展开热烈讨论。大家畅所欲言、共商共议,最终形成的决议由村“两委”督促落实。“以前是干部说了算,现在是我们自己商量着办,定下来的事大家都服气,干起来也更有劲头。”村民王大叔对这种模式赞不绝口。这种“民事民议、民事民办、民事民管”的自治模式,不仅高效解决了实际问题,更显著增强了村民的“主人翁”意识和参与感,使文明实践的根基深深扎入群众土壤,为乡村治理注入了蓬勃生机。
  生态治理,共建宜居家园。清水县将文明实践与生态保护紧密结合,组织党员志愿者带头开展“清洁家园”行动。通过设立“卫生保洁员”,定期清理村内河道和主干道,并积极引导村民做好垃圾分类、推广秸秆还田。同时,大力倡导发展“庭院经济”,鼓励农户在房前屋后种植花草果树,精心打造“一户一景”的美丽庭院。如今的清水县各乡镇,道路干净整洁,庭院错落有致,绿树成荫环境美,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深入人心。
            (白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