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A-
微信 朋友圈 微博

01版:日报一版

02版:日报二版

03版:日报三版

04版:日报四版

返回 2025年08月18日

林下种植中药材 拓宽群众增收路

天水日报      2025年08月18日     

   新天水·天水日报记者
       张彬霞 赵军霞

  8月14日,在清水县山门镇观音村姚林子梁的林下中药材种植基地里,清水县清旺种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负责人郭富国正带领大伙忙着除草、清理枯枝,呈现出一派忙碌的景象。近年来,随着生态农业的兴起,清水县山门镇凭借林下种植中药材的独特优势,成为当地拓宽群众增收渠道的新路径。
  林下种植中药材,巧妙地利用了林地的生态环境。“树木为淫羊藿药材遮挡强光、调节湿度,药材则通过根系固土、落叶肥田,形成了‘林药共生’的良性生态循环。这种模式不仅提高了林地的综合利用率,还减少了农药化肥的使用,产出的中药材品质更优,在市场上颇受欢迎。”郭富国说。    (下转第二版)
(上接第一版)
  郭富国向记者介绍道,淫羊藿通常生长于林下、沟边灌丛中或山坡阴湿处,其药用价值和经济价值都很高。野生天然淫羊藿的移栽具有成本低、药效成分高、无农药残留等优势,市场前景广阔。去年年初,郭富国通过实地考察走访陇南及本地等周边中药材种植基地、中药材交易市场后,因地制宜,依托优良的退耕还林地等气候环境,积极探索“林地+中草药”的林下经济模式,成立了占地80亩的林下中药材种植试验基地,移栽了中药材淫羊藿,让林地“长”出了新经济,把生态效益转化为经济效益,让林地释放出更足的“含绿量”和“含金量”。
  “目前,基地第一茬淫羊藿的采收已经结束,共采收300余斤,收入15000余元,产量和收益都十分可观。”郭富国说。眼下,基地正忙着清理杂草,为第二茬采收提前做准备。常年也有客商上门来收购中药材,销路不用愁。自基地成立以来,也有效解决了当地的闲置劳动力问题。据统计,全年可带动当地群众30人就近就业,预计年增加务工收入18万元,并带动周边村组发展中药材种植,真正发挥了应有的示范引领作用。
  谈及基地下一步的发展思路,郭富国表示:“基地将积极引导周边群众,聚力打造清水县康养及大健康发展先行区。在巩固今年种植面积的基础上,明年将积极扩大种植规模,依托良好的生态条件、丰富的康养旅游等资源优势,聚力融合发展,将淫羊藿种植产业发展成真正的富民产业。”
  清水县山门镇森林覆盖率达64.5%,青山绿水间孕育出了丰富的中药材资源。山门镇党委副书记、镇长马强告诉记者:“近年来,山门镇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按照‘市场牵龙头、龙头带基地、基地连农户’的发展思路,引进中药材企业打造千亩种植示范点,辐射带动全镇11个合作社、95户农户种植射干、丹参、独活等8种中药材共2500亩,吸纳周边400余名群众在中药材产业链上务工。”
  马强表示,接下来,山门镇将持续推进中药材产业延链补链,建设中药材收购、烘干、筛选、切片加工车间,进一步提升产品附加值,示范带动更多群众参与到产业发展中来。从“靠山吃山”到“养山富山”,山门镇用一片林子蹚出了一条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双赢的增收路。一株株长势喜人的中药材,不仅绿了山林,更鼓了群众的钱袋子,成为乡村振兴路上一道亮丽的风景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