轩辕故里“麻”香远
——清水汉麻全产业链高质量发展侧记
天水日报
2025年09月02日
新天水·天水日报记者 柴琪 张文都
金秋时节的清水大地,处处洋溢着丰收的希望。北纬35°的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滋养下,5万亩汉麻作物长势旺盛,翠绿的麻田与错落的村庄相映成趣——这是清水县千年汉麻种植史的当代延续,更是县域经济依托特色产业迈向高质量发展的生动缩影。
8月29日,由清水县委、县政府联合中国麻纺织行业协会主办,以“赋能汉麻全产业链,激活县域发展新动能”为主题的“清水县汉麻产业高质量发展大会”汇聚了行业协会领导、科研院所专家及企业代表,从政策解读到技术研讨,从项目签约到实地考察,为清水汉麻产业按下高质量发展“加速键”。
清水县汉麻种植史超5000年,良好的自然禀赋与肥沃土壤孕育出的汉麻以“色白有光泽,耐湿且抗腐,韧长弹性好”闻名,麻籽颗粒饱满、出油率高,是全国高品质汉麻核心产区之一。近年来,清水县将汉麻产业作为富民强县的重点产业,通过引进优良品种、推广精密机播与科学水肥技术,全县汉麻种植实现规模化、标准化跃升:截至目前,建成5万亩标准化种植基地,打造8个千亩以上产业片带,秦亭镇2.5万亩核心种植区采用“公司+合作社+农户”模式,让农户彻底告别“种得好、卖不掉”的难题;2024年全县汉麻产量达2.5万吨,产值7500万元,预计2025年将稳步保持这一规模,为全产业链发展筑牢“原料粮仓”。
“以前种汉麻只能卖原料,赚不了几个钱。现在家门口有了加工厂,既能拿种植补贴,还能进厂务工,一年能多挣好几万。”在红堡工业园区麻纤维提取车间,务工农户的感慨道出了清水汉麻产业的转型之变。
如今的清水县,已构建起“种植—加工—研发—市场”闭环的全产业链格局:秦亭镇筑牢种植根基,柳林村保留古法沤麻技艺传承文化根脉,刘峡村现代化车间日加工原料30吨;红堡工业园区聚焦“一体化”发展,4条现代化麻纤维生产线年加工量达8000吨,产值超5000万元,秦非子麻鞋实现年产10万双,汉麻脱胶梳理项目加速推进,让“田间原料”成功变身“消费产品”。
“清水发展汉麻产业有基础、有优势、有潜力,协会将全力提供技术与资源支持,助力打造全国汉麻产业高地。”中国麻纺织行业协会会长董春兴的表态,为清水汉麻产业发展注入强心剂。
大会现场,一系列“含金量”十足的合作项目与协议集中落地:总投资超4.38亿元,涵盖年产100万件麻制品服饰生产线、汉麻种植基地及脱胶与麻条生产线建设项目,还包括国家麻类产业技术体系合作、汉麻种植全过程设备改进及秦非子汉麻制品订单销售协议。
政策层面,清水县更以“真金白银”与“贴心服务”护航产业发展:种植端推行“先种后补”奖补政策,脱贫户、一般农户、其他种植主体分别享受150元/亩、120元/亩、100元/亩补助;红堡工业园区提供“拎包入住”服务,通过“引大引强引头部”行动吸引盛裕达汉麻、山东华贸等优质企业落户,为产业发展注入新动能。
会前,与会人员实地考察了秦亭镇核心种植区、传统沤麻点、麻纤维提取车间及红堡工业园区,全方位见证清水汉麻从“一棵麻”到“一条链”的蜕变。当前,清水县更重点推出汉麻标准化种植及良种繁育基地、高品质麻条智能化加工、绿色时尚服装研发设计生产基地等六个总投资超13亿元的合作项目,诚邀企业家共享产业发展机遇。
从千年种植史到全链新图景,从县域特色产业到全国发展标杆,清水汉麻正以绿色、朝阳的姿态,在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稳步前行,奏响新时代的“麻产业新乐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