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A-
微信 朋友圈 微博

01版:日报一版

02版:日版二版

03版:日报三版

04版:日报四版

返回 2025年09月22日

重大工程筑基赋能

天水高质量发展跑出“加速度”

天水日报      2025年09月22日     
   新天水·天水日报记者
          黄虹 侯亚龙

  重大工程项目是经济发展的“压舱石”和“推进器”。近年来,我市将重大项目建设作为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甘肃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的具体行动,通过统筹谋划实施一批事关全局和长远发展的重大工程项目,不仅为当前经济稳定增长提供支撑,更为未来可持续发展培育了新动能。
战略引领
重大工程夯实发展根基

  在麦积区三岔镇黄龙村的群山之间,甘肃黄龙抽水蓄能电站项目正以日均开挖量超过3万立方米的速度在陇原大地上崛起。该项目是国家《抽水蓄能中长期发展规划(2021—2035年)》“十四五”重点实施项目,也是我省装机容量最大的抽水蓄能电站在建项目。项目总装机210万千瓦,2023年2月核准开工建设,计划2031年6月全部投产发电。
  “项目建成后,初步测算每年可节约标准煤129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386.4万吨,同时可为当地财政贡献年利税超过2亿元。”中核新华黄龙抽水蓄能发电有限公司建设管理部负责人杨金龙介绍,该项目将对带动地区绿色能源发展、助力构建新型电力系统、实现“双碳”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与此同时,作为我省首条全额投资、自主修建的铁路项目——天陇铁路建设同样捷报频传。作为客货兼顾的区域铁路干线,该线路开通之后,将北接陇海,南连兰渝,使陆桥通道和西部陆海新通道一脉相承,是打通甘肃南向通道的重大举措。
  “项目开工累计完成产值48亿元,占合同额的52%。”中铁城投天陇铁路一标段相关负责人表示,这条正线全长208.207公里、设17座车站、设计时速160公里、总投资245.33亿元的重大交通基础设施项目,目前全线施工进度已突破50%,其中一标段上半年产值任务实现“双过半”。铁路建设不仅直接拉动了投资增长,还带动了沿线相关产业发展,创造了大量就业机会,产生了明显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创新驱动
科技赋能工程建设

  高质量项目建设离不开创新驱动和科技支撑。在全市各大工程现场,科技创新已成为提升工程品质、保障施工安全、提高建设效率的“金钥匙”。
  在甘肃黄龙抽水蓄能电站建设过程中,中核新华公司充分发挥信息化支撑作用,积极引入视频影像、建筑信息模型(BIM)、虚拟现实技术、动画技术等信息化施工手段,通过实现质量行为规范化和工程实体质量控制程序化,促进工程高标准、高质量建设。
  在天陇铁路武家梁隧道施工现场,地质构造复杂,施工难度大,安全风险高。施工单位采取24小时不间断施工,运用超前地质预报、围岩监控监测等先进技术,准确判定开挖前方工程地质、水文地质情况,确保隧道掘进稳步推进。
         (下转第二版)
(上接第一版)
攻坚克难 全力保障项目进度
  重大工程建设并非一帆风顺,往往伴随着各种挑战和困难。
  曲溪城乡供水工程作为保障秦州、麦积城区用水安全的战略性基础设施,项目建成后将每年向秦州、麦积两区提供4928万立方米供水量。该调蓄水池群全面建成投用后,将显著提升区域水资源调蓄与应急保障能力,为我市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和居民生活品质提高提供坚实可靠的水源支撑。
  但该工程自启动以来便遇到地形、地质条件复杂等多重挑战。面对山地复杂地形,施工团队因地制宜,巧妙布局,将4个水池呈高效集约的“田”字形排列于山梁北侧,另外4个水池则呈“一”字形展开于山梁东侧胡家沟出口右岸的缓坡耕地上。
  目前,“一”字形布局的4个水池主体施工全部告竣,“田”字形区域内的1号、2号水池主体已完成。随着3号水池主体的胜利完工以及4号水池主体的同步加速推进,项目混凝土累计浇筑总量已突破5万立方米。
  “3号调蓄水池主体的成功建设,其意义远超单一工程节点。它不仅为紧邻的4号水池扫清了施工障碍、积累了宝贵的山地复杂地形施工经验,更标志着整个曲溪调蓄水池群的建设正式吹响了决战决胜的冲锋号角。目前工程团队正集中力量,发起最后冲刺。”中国水利水电第三工程局天水曲溪城乡供水工程技术质量部主任王健说。
  嘱托重如山,践诺须躬行。重大工程项目建设不仅在于其本身的功能发挥,更在于其对经济社会发展的综合带动效应。天水正以重大项目建设为牵引,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全面落实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以高质量项目建设推动高质量发展,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天水实践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