始终树立和坚持正确历史观
天水日报
2025年09月30日
□袁婧
欲知大道,必先为史。历史是人类走过的历程,是前人的实践和智慧之书,是现象和本质的统一。所谓历史观,指的是以何种立场观点方法来“观历史”。正确的历史观,是我们科学认识人类社会发展历程,厘清历史脉络、探求历史规律的前提和条件。
一、掌握唯物史观的立场观点方法
唯物史观,是马克思的两大伟大发现之一,它以人类社会为研究对象,深刻揭示了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普遍规律。作为一种世界观,唯物史观探讨了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和历史前进的动力,为人们提供了认识人类社会历史的基本观点和看法;作为一种方法论,唯物史观提供了一种科学的客观地解释社会现象和历史问题的基本方法。树立正确的历史观,首先要求我们要掌握唯物史观的立场观点方法,这是正确历史观的理论基础。
作为“唯一科学的历史观”,唯物史观认为“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是辩证统一的”“社会基本矛盾是社会历史发展的根本动力”“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创造者”“阶级与阶级斗争存在于漫长历史长河之中”……这些基本观点为我们正确看待和处理历史问题提供科学指导,指引我们始终站稳人民立场,践行人民至上的价值取向和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在善于把握历史规律,利用有利条件推动社会发展的同时,不断解放思想、创新理论、阔步前行。
二、以大历史观把握历史发展规律和大势
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树立大历史观,从历史长河、时代大潮、全球风云中分析演变机理、探究历史规律,提出因应的战略策略,增强工作的系统性、预见性、创造性”。
虽有智慧,不如乘势。所谓“大历史观”,首先应当是把握历史大势的历史观,这样一种历史观,是建立在科学的时空观基础之上的,这意味着我们要以一种纵贯古今、放眼寰球的宏大视野,来看待历史。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们只有站在大的历史时代背景上,准确把握世情、国情、党情的发展变化,抓住各类重要战略机遇,积极应对人类面临的全球性重大问题,紧跟时代潮流,才能真正回答“人类向何处去”的重大时代课题,不断开创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局面。此外,还要始终坚持历史发展是连续性与阶段性的辩证统一观点。不同的历史时期,具有不同的时代特征,决定着不同的使命任务。历史是一个整体发展的过程,过去、现在和未来接续相承,不可割裂,不能切断,我们在看待历史问题时,不能用局部否定整体,用阶段性否定连续性,更不可用短期否定长期,用曲折性否定前进性。
三、坚持以“正确党史观”观党史
党史观,是人们对党史的根本观点和看法。正确的党史观,是我们学习党史的前提基础,也是正确历史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如果历史观错误,不仅达不到学习教育的目的,反倒会南辕北辙、走入误区。”正确认识和科学评价党的历史,是正确党史观的具体表现。
首先,要准确把握党史的主题主线、主流本质。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历史,是一部践行党的初心使命的历史,也是一部党与人民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的历史。在这百年历程中,既有艰苦奋斗、砥砺奋进,也曾有过教训、走了弯路。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为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两大历史任务而进行的不懈奋斗,是党的历史发展的主题主线。围绕这一主题主线展开的党的不懈奋斗史、党的理论探索史和党的自身建设史,就是党的历史发展的主流本质。其次,百年党史是一脉相承、不可分割的有机统一体。我们学习历史,尤其是党史国史,就是要用一种全面发展连续的观点来看待历史问题,对不同时期,以及不同时代条件、发展水平、社会认知基础上的重大事件、重要会议、重要人物进行正确认识和科学评价,反对以形而上学的眼光将历史进行割裂和对立,始终分清主流和支流,不忘建党精神,永葆初心使命。
“度之往事,验之来事,参之平素,可则决之。”善于从历史中总结、反思,是中华民族和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之一。始终树立和坚持正确历史观,是我们沿着正确前进方向,牢牢掌握历史主动、勇担历史责任的坚强保障。
(作者系中共武汉市委党校党史党建教研部讲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