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豆迎丰收 田间地头“薯”光好
天水日报
2025年10月10日
天水融媒记者 张彬霞 赵军霞
秦安县王铺镇依托当地气候及土壤等优势,在“一轴两核三中心五片区”产业长远发展规划的基础上,立足马铃薯产业基础优势,积极推动农业产业升级。该镇以马铃薯种植示范基地建设为抓手,以点带面,推动全镇马铃薯产业链条延伸,在产量和农户收入上实现了“双提升”。
这些天,王铺镇文昌山流域马铃薯良种繁育基地里一片繁忙景象,村民们或操作机械翻挖,或弯腰捡拾刚出土的土豆,饱满的土豆泛着诱人的光泽。
作为王铺镇传统优势农作物,土豆种植一直是当地群众增收的重要途径。“我们基地种植土豆总面积3000亩,涉及周岔、连湾、梁岘3村,基地采用王铺镇马铃薯原原种产业园培育的原原种,自供自种保障种源品质,主要种植青薯、陇薯系列。”基地负责人李旺江告诉记者,今年土豆长势喜人,预计每亩地产量在4000至5000斤,经过分拣后的土豆,个头大的直供市场,个头小的加工成淀粉。
据悉,今年基地建设推行“产业党委+薯业协会+集体经济+合作社+基地产业园+农户”的发展模式,由王铺镇现代产业园党委统筹调度,本土专业合作社凭借农业经营优势,负责基地的耕种、田间管理及收获全过程,形成了紧密协作的产业格局。
“统一连片耕种实现了规模化、集约化经营,让农户收益更稳定。”王铺镇镇长王锴表示,农户不仅能获得土地流转费,基地还吸纳有意愿的留守劳动力就地务工,参与种植管理、收获等工作,“土地租金+务工收入”的“双收益”模式,有效拓宽了群众致富渠道。
“我家就在基地附近,自从基地成立以来,我经常来这里务工,最近主要忙于运输土豆,收入挺好的。”务工人员贾福勤说。自从基地开挖土豆以来,每天有来自周边村庄的30余人前来务工,进一步拓宽了群众增收致富渠道。同时,基地还通过技术培训、信息共享等方式,提升农户种植水平,增强市场意识,让农户真正融入产业发展,实现增收致富。
“王铺镇将继续以产业发展为核心,以农民增收为目标,不断探索创新,推动马铃薯产业高质量发展,助力乡村全面振兴。”王锴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