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具村:点滴之间看变化
□新天水·天水晚报记者 王雪梅
天水晚报
2020年11月13日
从固步自封 到贷款开办养殖场
11月10日,微风徐徐,暖阳融融,渐浓的秋色泛着暖色调,正如整村脱贫后的秦州区杨家寺镇北具村村民一样,温暖入心、心情舒畅。如今的北具村改穷貌换新颜,处处都是好故事,点滴之间皆变化。
以前,一到秋冬季节,北具村的老人们不是靠着墙根晒太阳抽旱烟,就是窝在家里暖热炕,两耳不闻村里事,各自偷空躲清闲。现在,村里的文化广场和花坛边成了老人们的主战场,聊着东家儿子靠着务工买了小汽车,说着西家借着产业致富脱了贫,把自家地里来年种什么提上了日程。
“近几年,老人们的生活习惯和精神状态确实发生了不小的变化,以前出门不是靠着墙根就是席地而坐,瓜子皮、烟蒂满地都是,既不美观又不卫生,对村里和自家的发展漠视麻木。现在出门都带着小凳子,穿着干净整洁,聊的都是村里的新鲜事,走的时候不留一点垃圾。”今年58岁的建档立卡户裴太平笑着说,大家都是高兴地来,干净地走,让我这公益性岗位都没垃圾可扫。
从靠着墙根晒暖暖 到聊着收入话发展
今年70岁的建档立卡户张世祥家2019年年底还是北具村2户未脱贫户之一,在政策的帮扶下和帮扶干部的关心下,他家今年脱了贫。
“家里两口人,全是‘病秧子’,我膝关节受伤,走路不便,丧失了劳动能力。儿子2015年被确诊为视网膜脱落,多次转院治疗,至今未康复,被鉴定为视力四级残疾。这对于本不富裕的家庭来说无疑雪上加霜,就想着政府能帮就帮一些,够吃穿就行。但是,在帮扶干部多次宣传政策和耐心开导下,我意识到不能自暴自弃,要想过上好日子还得靠自己。”张世祥说,在村里的协调下,儿子在村内合作社就业,月收入超过1500元,还在村里的人居环境整治和通村路修建时被安排打零工。
为了让张世祥稳定脱贫,村里在扶持他家种了1.5亩花椒的基础上,还给他家继续落实好一类低保、医疗保险、养老保险政策,确保他家年收入达到17040元。
从坐等帮扶 到打起精神谋生活
建档立卡户、天水市北万利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郭万军从固步自封到贷款开办养殖场,从贫困户到致富带头人,就是近几年的事。身份转变了,眼界开阔了,日子富裕了,这都得益于他贷款开办了养殖场。
家里人口多,四个孩子上学花销大,打零工和务农的收入少,这让郭万军意识到,守好二亩田,拼力气干活固步自封式的日子不能再过下去了,在同龄人都纷纷远行务工时,郭万军却贷了5万元精准扶贫贷款,自筹20万元建起了养猪场,开始发展养殖产业。
“2017年我得到了村互助资金的帮扶,向银行和亲戚借钱,凑起了第一笔发展资金,开办了养殖场,从刚开始的几头猪到现在的规模养殖,从起初的倒贴资金到现在的效益良好,我在摸索中闯出了一条致富路。”郭万军说,自己脱了贫,还得带动村民一起发展,现在吸纳10户建档立卡户就业,带动3户发展养殖,其中2户办起了养殖场。
……
在北具村,这样的脱贫故事讲不完,如此幸福的场景看不尽,点点滴滴之间透着大变化,折射着耀眼的光芒。从发展滞后到未来可期,从贫困村到整村脱贫摘帽,北具村从未停歇,永不止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