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A-
微信 朋友圈 微博

01版:晚报一版

02版:晚报二版

03版:晚报三版

04版:晚报四版

05版:晚报五版

06版:晚报六版

07版:晚报七版

08版:晚报八版

返回 2020年11月24日

健康扶贫为贫困群众脱贫除“病根”

——市卫生健康委助力脱贫攻坚健康扶贫工作纪实■新天水·天水晚报记者 张彬霞

天水晚报      2020年11月24日     





担使命 聚同心 促巨变 市直部门落实脱贫攻坚专项责任系列报道
  患病是农村家庭致贫、返贫的首要因素,要拔“穷根”得先除“病根”。自健康扶贫工作开展以来,市卫生健康委着力解决群众看病就医突出问题,健康扶贫工作取得了较好成效。截至今年9月底,全市国扶系统建档立卡贫困人口950734人,本地参保932502人,异地参保和无法参保24006人,全市完成参保资助1006819人,拨付资助金额8349.3万元。参保率、资助率均达到100%。
1
贫困户看病不用愁
  11月19日一大早,秦州区关子镇卫生院各科室的医生护士们刚一上班就忙碌了起来。
  关子镇闫家河村村民李巧鱼,今年71岁,患有糖尿病、高血压等疾病,当天她携带《天水市城乡居民门诊慢性特殊疾病申请认定表》,来到卫生院门诊科室就医取药。李巧鱼告诉记者,“以前三个月的药费在300元以上,现在通过门诊报销,我自己只出100多元,党的好政策,让我们看病不犯愁了。”
  近年来,我市持续推进乡镇卫生院基础设施建设,目前,乡镇卫生院基本医疗设备设施能够满足基本医疗服务和常见病、慢性病、地方病的初步诊断和急诊救治及转诊,已达到贫困人口基本医疗有保障的工作标准,切实让老百姓感受到了健康扶贫工作带来的实惠和好处。
2
优质医疗服务在门口
  在关子镇闫家河村卫生室,该村村医闫安家坐在电脑旁,正在给村民测量血压。“在村里能看病,对于我们腿脚不便的老人们来说,真是方便了不少。”75岁的村民闫进财说。
  闫安家告诉记者,卫生室现有常见药品80余种,可保障群众基本用药,还有适用于贫困患者的慢性病药,贫困户不出村就可以在家门口看常见病、多发病。据了解,闫安家除了在卫生室坐诊之外,同时他还走访贫困户,为行动不便的慢性病患者送药上门,让群众病有所医。
  截至目前,全市行政村卫生室除乡镇卫生院或分院所在地应设置2350个,建设达标率100%,每个行政村均有1名合格乡村医生,做到特殊人群有地方看病、有医生看病,保障了农村群众“小病不出村”的基本医疗需求。
3
家庭医生上门送医
  在加强基层医疗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我市还着力推动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工作。在武山县洛门镇林坪村,村民们经常能看到背着访视包的村医,他们不定时地对村里的慢性病患者上门随访。“一般上门就是量血压,问病情,叮嘱如何吃药等,还会讲一些医学方面的知识事情,我觉得好得很。”谈起“家庭医生”上门送医,村民肖新定很是感激地向记者说道。
  截至目前,我市已全面落实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按照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应签尽签”的要求,组建了由市、县、乡、村四级医疗机构5502名医务人员组成的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团队,为94.95万名建档立卡贫困户制定“一人一策”帮扶措施,签约率达到99.39%,实现贫困人口签约一人、履约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