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A-
微信 朋友圈 微博

01版:晚报一版

02版:晚报二版

03版:晚报三版

04版:晚报四版

06版:晚报六版

07版:晚报七版

08版:晚报八版

09版:晚报九版

10版:晚报十版

11版:晚报十一版

12版:晚报十二版

13版:晚报十三版

14版:晚报十四版

15版:晚报十五版

16版:晚报十六版

返回 2021年05月07日

用画笔再现百年记忆

——访秦安县青年画家蔡晓斌

天水晚报      2021年05月07日     



  □新天水·天水晚报记者 徐媛
  日前,由中国美术家协会、浙江省委宣传部、浙江省文联等联合主办的第五届“红船颂”全国美术作品展览复评工作结束,我市秦安县文化馆青年画家蔡晓斌创作参评的油画《江南1919》入选,并获得入会资格。5月3日,记者拨通蔡晓斌的电话,对他进行了采访。
  “前年,在网上看到一组百年前外国学者拍摄江南地区社会生活的老照片,通过这些资料让我更直观了解到当时的社会真实情况,感受很是深刻。图像中古朴的色调,浓厚的历史沧桑感,就像一幅充满传奇色彩的油画。适逢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之际,我就有了创作《江南1919》的计划。整理收集大量资料,经过精心的画面组织安排,最终完成了作品。”提及《江南1919》的创作,蔡晓斌如是说。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江南1919》的创作从2019年春节期间便开始了,因为画幅较大(长、高为254×180cm的布面油画),到2020年才完成。其间虽然因工作等原因有停滞,但始终保持了完整的创作状态。
  蔡晓斌告诉记者:“《江南1919》不仅要刻画出百年前我国社会生活的真实面貌,更要反映出当时年轻人的觉醒。为了画面更有表现力,我选择了具有质感的古黄色调,还选用了许多老照片里的人物形象,经过反复推敲组织成画面,以纯粹的油画语言把它完整地展现了出来,这是我创作这幅作品的初衷。”
  蔡晓斌坦言,在创作《江南1919》时他有了许多感悟,“因为创作过程中看了许多百年前的图文资料,所以对当时的社会生活有了一些认知,百年前人们的生活真是充满苦难艰辛,而当今社会人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都得到了极大的丰富与提高,相比而言,生活于现在的人们真是有福气。”
  谈及此次《江南1919》入选第五届“红船颂”全国美术作品展览,蔡晓斌表示,这是对自己创作的肯定和鼓励,今后他依然会用手中的画笔去记录时代的画面。
  其实,《江南1919》并非是蔡晓斌创作的第一幅关于庆祝建党100周年的作品,2020年他还创作完成了西路军题材的作品《梨园口战役》,入选了“献礼建党一百周年 讲好陇原红色故事”大型油画创作工程。记者打电话采访时,他正在进行这项工程的第二批作品的创作工作,他告诉记者,第二批作品将于近日完成。
  蔡晓斌2018年加入中国美术家协会成为会员,他的画作共参加过全国性展览17次,获得入会资格6次,其中油画作品《秦安县的正月十三》入选第十三届全国美展,油画作品《南小河边的秦腔》参加第六届全国青年美展,作品被中国美术馆收藏。
  当记者问及他对绘画的思考时,他若有所思地说:“对于画家而言,我们需要做的就是在平凡的生活中发现与自己内在情感契合的画面,并用手中的画笔以有意味的形式将其精神表现出来。我觉得画家在描绘自己熟悉的生活时,才会有最深刻的体会。所以我画秦安的村庄与庙会,描绘秦安的乡土与民俗,展现这片土地上人们生生不息的精神。”
业 界
《江南1919》 油画
《梨园口战役》 油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