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A-
微信 朋友圈 微博

01版:晚报一版

02版:晚报二版

03版:晚报三版

04版:晚报四版

05版:晚报五版

06版:A06版

07版:晚报七版

08版:晚报八版

09版:晚报九版

10版:晚报十版

11版:晚报十一版

12版:晚报十二版

13版:晚报十三版

14版:晚报十四版

15版:晚报十五版

16版:晚报十六版

返回 2021年05月13日

科学补碘 健康一生

——访市疾控中心地方病预防控制科科长连红军

天水晚报      2021年05月13日     


  ◇为什么要设立
防治碘缺乏病日

  记者采访时,一些市民表示并不清楚为什么要设立防治碘缺乏病日。
  就此,连红军科长解释说,碘缺乏病是由于自然环境缺碘,机体摄入碘不足所致的一系列损害,除地方性甲状腺肿和地方性克汀病两种典型表现外,碘缺乏对人类健康最大的危害是造成智力残疾。因此,它与维生素A缺乏、缺铁性贫血并列为世界卫生组织、联合国儿童基金会等国际组织重点防治、限期消除的三大微营养素营养不良疾病。我国高度重视消除碘缺乏病工作,从1995年开始,在全国范围内实施了以食盐加碘为主的综合防治措施,居民碘营养状况得到明显改善,在国家水平上实现了消除碘缺乏病目标。
  为提高广大群众防治碘缺乏病意识,动员群众广泛参与防治碘缺乏病活动,1994年起,卫生部、中国轻工总会、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等5个部委、单位将每年的5月5日确定为“防治碘缺乏病日”,从2002年起改为5月15日,结合防治工作的需要突出重点,每年确定一个主题。2021年5月15日是我国第28个防治碘缺乏病日,主题是“科学补碘,健康一生”。
◇碘对人体健康
有何好处

  “为什么我们需要补碘,碘对人体健康究竟有什么好处?”听到市民对碘的相关知识有疑问,连红军介绍道,碘是人体新陈代谢和生长发育必不可少的微量营养素,是人体合成甲状腺激素的主要原料。而甲状腺激素参与身体的新陈代谢,维持所有器官的正常功能,促进人体尤其是大脑的生长发育。
  “碘和蛋白质、脂肪、糖类、维生素一样,作为一种营养素而存在于人体。它在人体的含量仅有20-50毫克(平均30毫克),约为身体重量的二百万分之一,属于微量元素的一种。”连红军告诉记者,尽管含量极低,碘却是机体各个系统、特别是神经系统发育所不可缺少的。
  他说,碘是合成甲状腺激素的重要原料,每天甲状腺都需要碘合成甲状腺激素。在停止碘摄入的情况下,体内储备的碘仅够维持2-3个月,所以碘是必需的微量元素。人体的碘依赖自然环境供应,一旦缺乏,就会造成机体甲状腺激素合成不足,导致一些临床或亚临床症状,如:无力、精力(体力和脑力)不足、精神不集中、易疲劳、工作效率下降等;处于生长发育期的儿童,甲状腺激素不足会导致体格发育落后或迟滞。
◇什么是碘缺乏病
  对于市民疑惑的碘缺乏病,连红军详细介绍说,碘缺乏病是由于自然环境碘缺乏造成机体碘营养不良所表现的一组疾病的总称。它包括地方性甲状腺肿、克汀病(以痴呆、矮小、聋、哑、瘫痪为主要临床特征)和亚克汀病(以智力低下为主要临床特征)、单纯性聋哑、胎儿流产、早产、死产和先天畸形等。碘缺乏病实质上属于微营养素营养不良,与维生素A缺乏、缺铁性贫血并列为世界卫生组织、联合国儿童基金会等国际组织重点防治、限期消除的三大微营养素营养不良疾病。
◇碘缺乏的危害
  碘缺乏具体有哪些危害呢?连红军告诉记者,在缺碘地区,个体缺碘的程度不同,且缺碘发生在不同时期,其相应的表现也不同。
  据介绍,胎儿期碘缺乏的危害主要包括流产、早产、死产、先天性畸形、克汀病及亚临床克汀病;新生儿碘缺乏的危害主要是引起先天性甲状腺机能低下症检出率的升高;儿童青少年对碘缺乏比较敏感,可影响智力发育、身体发育,造成运动、视觉、听觉障碍,突出表现是甲状腺肿大。碘缺乏最主要的危害是影响胎儿和0-3岁婴幼儿脑发育和体格发育,造成不可逆的损伤。
  缺碘对动物也有同样的危害,缺碘地区的牛、羊等牲畜的流产率增高,新生牲畜死亡率比不缺碘地区高。肉、毛、奶、蛋等产量及牲畜的生殖能力也明显降低。
◇妇女和儿童
最易受到缺碘的危害

  “相比较各类人群受到缺碘的危害情况,妇女和儿童是最容易受到缺碘危害的群体。”连红军说,孩子的大脑发育从母亲怀孕就开始了。胎儿期和婴幼儿期(0~3岁)是孩子大脑发育的关键时期。如果孩子在胎儿期和婴幼儿期缺碘,会影响大脑正常发育,严重的造成克汀病、聋哑、智力损伤等。
  据介绍,胎儿所需要的碘全部来自母亲,孕妇碘营养不足会造成胎儿缺碘。如果孕期严重缺碘会出现流产、早产、死产和先天畸形。妊娠期和哺乳期妇女对碘的需要量明显多于普通人群,需要及时补充适量的碘。
  更确切地讲,防治碘缺乏的重点人群是育龄妇女、孕妇、哺乳妇女、0-3岁婴幼儿、学龄前及学龄儿童。孕妇对碘的需要量大大高于非孕妇,孕妇摄入的碘除了满足自身生理需要外,还要供给胎儿,以确保胎儿生长发育需要。随着胎儿长大,对碘的需要量会加大。由于母亲体内的碘要同时供给自己和胎儿,因此存在竞争。而母亲甲状腺功能健全,胎儿的甲状腺功能处于发育阶段,在竞争碘的能力上,胎儿处于劣势。一旦母亲摄入碘不足,就会导致胎儿缺碘,造成脑发育障碍,出生后重者成为克汀病,轻者成为亚克汀病。自然环境碘缺乏、孕妇的妊娠反应、忌盐等都会导致孕妇碘摄入不足。
  婴幼儿的碘供应主要来自母乳,乳腺具有浓集碘的功能。此时哺乳妇女摄入的碘需要供给自己和婴幼儿,也是缺碘的敏感人群,一旦缺碘,会影响婴幼儿的生长发育。此外,学龄前及学龄儿童处在生长发育迅速的时期,对碘的需要量明显增加,极易遭受碘缺乏危害。所以妇女和儿童是受碘缺乏危害的最主要人群。
◇食用碘盐是预防碘缺乏病
最简便安全的方式

  碘缺乏病危害大,那么怎样有效预防碘缺乏病呢?
  连红军告诉记者,碘缺乏病是由于外环境缺碘,造成人体碘摄入不足而发生的一系列疾病的总称。我国2000年消除碘缺乏病以前,碘缺乏病区的儿童中5%~15%有轻度智力障碍,6.6‰的人患地方性克汀病(呆傻症),严重影响当地人口素质。如今,碘缺乏病是可以预防的,最简便、安全、有效的预防方式就是食用碘盐。
  他说,我国大部分地区外环境(水、土壤等)几乎都缺碘,尤其山区、丘陵、河谷地带、荒漠化地区和河流冲刷地区缺碘较严重,所以外环境缺碘的现状很难改变。如果我们停止补碘,人体内储存的碘最多能维持3个月,因此要长期坚持食用碘盐。
  一些市民不解:为什么食盐加碘是防治碘缺乏病的最好方法,而不是用其他方式?连红军就此释疑,预防控制碘缺乏病的根本措施就是补碘。人体对碘的储存能力有限,正常成人每日需碘量约75微克。由于自然环境缺碘长期存在,因此补碘应遵循长期、微量、日常和生活化的原则。人类每天离不开食盐,通过食用加碘盐补碘,符合长期、微量、日常和方便的原则。经过近百年的探索和实践证明,食盐加碘具有安全、有效、简单易行、价廉、能长期坚持的优势,成为补碘的最佳途径。所以,普及食盐加碘是纠正碘缺乏、消除碘缺乏危害行之有效的公共卫生措施。
  自2000年以来,我国完成的碘缺乏病监测、碘盐监测、高水碘地区调查和高危地区调查等各类监测、调查结果显示,人群碘营养总体处于适宜范围。
◇居民如何正确
购买和使用碘盐

  对于人们每日膳食碘的推荐量,连红军说,根据研究,正常成人碘生理需要量是每人每天75微克。营养学家认为碘的膳食供给量应多于生理需要量,适宜供给量为每人每天150微克。世界卫生组织推荐适宜供给量为0-59个月学龄前儿童每人每天90微克、6-12岁学龄儿童120微克、12岁以上人群150微克、孕妇和哺乳期妇女250微克;摄入量上限为每人每天1000微克。
  就居民如何正确购买和使用碘盐,连红军建议说:①应该通过正规渠道购买碘盐,碘盐必须有包装和碘盐标志,购买时要辨认清楚。②购买的碘盐要妥善保存,应放在阴凉、干燥处,避免受日光直射和吸潮,离开灶台存放,避免高温影响;存放时间不宜过长,可购买小包装碘盐,做到随用随买。③为防止碘丢失,烹饪时不宜过早放入碘盐,宜在食物快熟时放入;避免用碘盐爆锅、长时间炖、煮,以免碘受热失效而失去补碘的作用。
◇没有直接证据表明
食用碘盐或碘摄入量增加
与甲状腺癌的发生相关

  对于食用碘盐或碘摄入量增加与甲状腺癌的发生是否相关的说法,连红军依照国家及省上相关权威文件资料做出释疑:目前没有直接证据表明食用碘盐或碘摄入量增加与甲状腺癌的发生相关。
  他介绍说,近年来,全球主要国家无论是否采取补碘措施,无论碘摄入量是增加、稳定或下降,甲状腺癌的发生率都在增加,并且主要以直径小于1.0厘米的微小癌增加为主。相当一部分甲状腺微小癌具有惰性进展特点,恶性度低,预后良好。患者要听从临床医生要求,进行正确治疗或跟踪观察。甲状腺微小癌在人群中患病率较高,隐匿性大且不易被发现,可能陪伴终身。
  据很多发达国家的尸检报告,生前未被发现的甲状腺癌患病率高达5.6%~35.6%,其中微小癌占到67%。有研究提示,当前甲状腺癌的“流行”部分归因于甲状腺筛查,并与高分辨率B超的广泛应用而产生的对隐匿癌或微小癌的过度诊断相关。
  今年5月15日是我国第28个“防治碘缺乏病日”。那么您知道碘对人体健康究竟有哪些好处,您对碘缺乏病了解多少?日常生活中人们该如何防治碘缺乏病呢?
  带着广大市民关注的上述问题,5月11日,记者采访了市疾控中心地方病预防控制科,连红军科长就市民关心的热点进行了专业、详细的解答与释疑。
□新天水·天水晚报      记者王莹 
补碘宣传进校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