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圈屏蔽父母”
大家都该多些理解□张玉胜
天水晚报
2021年05月13日
你会在朋友圈屏蔽父母吗?有媒体报道称:近日,记者就这一话题在微博进行了一个小调查,截至4月5日有26.8万人阅读了这一话题,1563人参与了调查,调查结果显示,63%的人会在朋友圈屏蔽父母。
网络时代,朋友圈成为分享日常生活、纾解情绪的重要阵地。父母和子女原本是至亲的一家人,但调查中却有六成多年轻人在其微信朋友圈里屏蔽了父母,不免让人感慨。然而,这并非新鲜事。腾讯新闻2018年公布的《朋友圈年度亲情白皮书》提到,52%的人曾屏蔽父母,不让他们查看自己的朋友圈或者没有加过父母为微信好友。
“可怜天下父母心”。在很多父母眼里,子女永远都是长不大的“孩子”。在网络技术发达的今天,参与到孩子的微信朋友圈也成为父母了解子女的一种“爱”的表达:他们想知道孩子最近做了什么事情,吃了什么东西,心情是好是坏。然而,不少年轻人都有过这样的经历:深夜发个状态,第二天一早爸妈就会开始进行“思想教育”;转发一篇观点新颖的文章,不久父母就会赶来批评“三观不正”……再不然,就是被父母转发的各种人生哲理、励志鸡汤、健康秘诀刷屏。在此情况下,不想被打扰,更不想让父母担心,屏蔽似乎成为理所当然的选择。
对此,为人父母者应当多些理解和宽容。既不能简单归咎于“代沟”惹的祸,更不能将此误读为子女“不孝”。年轻人在微信朋友圈屏蔽父母,就是怕父母唠叨、担心,怕父母过多干预他们的生活,引发不必要的麻烦。类似的事情,我们这些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出生的人其实也做过,我将其称之为“报喜不报忧”。从这个意义上说,子女屏蔽父母不是一种“嫌弃”,而是一种别样的关心与爱。
事实上,屏蔽像是一道可关可开的门,钥匙掌握在我们自己手里。以理解代替说教,以沟通代替斥责,大门自然便会打开。当然,对年轻人来讲,也要学会关心父母,及时沟通,去面对、解决父母的担心和被关心的需求。总而言之,对“朋友圈屏蔽父母”不妨多些宽容和理解,保持距离有时候也是一种尊重和关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