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大爷的烦心事□王惠玲
天水晚报
2021年06月03日

今年72岁的张大爷最近比较烦。
张大爷年轻时创业有成,家庭条件优渥,退休后衣食无忧。张大妈今年70岁,年轻时因一次事故受伤,腿脚不太灵便,便一直在家休养。常年闲在家中,张大妈便想给自己找点事做:出门捡垃圾。
一开始,张大妈也是把家中废旧的纸箱、旧书旧报、饮料瓶等垃圾送到回收站,卖一点小钱,卖多卖少张大妈也不在意。后来,在街上遇到可回收的垃圾时,张大妈也随手捡回家中,在家里攒多了再送到回收站。时日久了,张大妈开始了“专业”捡垃圾的生涯,她尤其钟爱废纸箱、饮料瓶和各种好看的旧酒瓶,有多少捡多少,都堆放在家中各个位置。天长日久,张大妈腿脚不便,攒在家中的旧物不能及时送到回收站,又不肯让张大爷动手清理,家里便渐渐变成了一个“垃圾堆放站”。老两口住的是市区一套百余平米的大房子,小区环境很好,但家里的阳台、客厅、卫生间、门外走廊到处都是张大妈捡回家的垃圾,就连卧室床边也围满了各种饮料瓶。
“时间久了,楼上的邻居也知道我妈爱捡垃圾,有什么能回收的东西就直接拿来放在了家门口,或者敲门进来,把人家闲置或者要扔掉的物品送上门。我妈洗洗涮涮,就拿来让我们用。”张大妈的女儿小玉(化名)说,张大妈还在外面捡各种东西:伞、鞋子、餐具等等,还把捡来的鞋子拿给外孙女穿。更让人操心的是,有时为了捡垃圾,张大妈还气势汹汹地和别的捡荒者吵架。一家人为此事和张大妈沟通交流过多次,但每次都以张大妈的强势反抗而告终,只好不了了之。
“不知道的人,还以为我们儿女不孝,逼得老人在外面捡垃圾过日子。实际上家里什么都不缺,冰箱里各种肉、菜总是塞得满满的,可她就是舍不得吃,等快放臭了就拿出来做给我们吃。”小玉说,她也想了很多办法,多抽时间陪母亲逛街、出去旅游、品尝美食,想以此填补母亲情感上的空缺,不要再去捡垃圾了,但母亲总是置若罔闻。
有一年过春节,三十晚上吃团圆饭,张大爷端起酒杯说了祝酒辞,然后对张大妈说:“新的一年,咱们也要有新气象,从今年开始,你就不要再去捡垃圾了。”本来高高兴兴的张大妈瞬间变了脸色,酒杯一摔就离开了餐桌,一桌团圆饭就这样不欢而散了。
最让张大爷揪心的是最近发生的一件事。前几天张大爷买回几斤鲜肉,想让张大妈炸点丸子,张大妈乐乐呵呵下厨了。清洗剁肉,一切都准备妥当,起锅点火,当锅里的油开始冒烟时,张大妈隔着窗户突然看见楼下的垃圾箱边有人扔了一堆废纸箱,她立刻扔下手里的东西夺门而出,乘电梯直奔楼下的垃圾箱而去了。幸亏张大爷发现及时,赶进厨房关了灶上的火,否则后果真不堪设想。
有的心理学专家认为,类似张大妈这种情况,其实是一种病态,有人称之为“垃圾收藏症”,也有人认为是一种“囤积症”,不管自己所处的空间多大,只要用垃圾填满就感到满足。张大爷说,能想的办法他都已经想了,实在不知现在该如何帮张大妈从捡垃圾这张大网中脱困而出了。
在您的生活中、您身边的人群中,是否也有类似张大妈这样的人,您和朋友是否也有张大爷这样的烦恼?面对这样的群体,应该如何帮助他们回归正常的生活,建立一种健康的生活理念?
就此话题,欢迎读者朋友参与讨论,讲出您身边的故事、谈谈帮助有类似问题的人“转型”成功的经验,也帮张大爷和张大妈支支招,尽快走出困境。要求稿件1000字以内,来稿请发送到:54743223@qq.com,邮件标题注明“老年周刊”。
老巷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