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A-
微信 朋友圈 微博

01版:晚报一版

02版:晚报二版

03版:晚报三版

04版:晚报四版

05版:晚报五版

06版:晚报六版

07版:晚报七版

08版:晚报八版

09版:晚报九版

10版:晚报十版

11版:晚报十一版

12版:晚报十二版

13版:晚报十三版

14版:晚报十四版

15版:晚报十五版

16版:晚报十六版

返回 2021年06月03日

那年高考我失利

天水晚报      2021年06月03日     


  □晓 理

忆往昔
  1981年,我高二毕业,参加了当年的高考。这是我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参加全国高校招生统一的考试。说老实话,当时我压根就没奢望自己能够考取。之所以应考,只是让父母那颗望子成龙的心不至于凉到彻底。内中的原因很简单:基础差、底子薄。我有自知之明。
  我小的时候,正赶上“出生挨饿,上学停课”的时代。广播里天天宣扬张铁生、黄帅们的“事迹”,学生嘴里念的是“我是中国人,何必学外文?不会ABC,照做接班人”的打油诗,社会上流传着“学好数理化,不如有个好爸爸”的顺口溜。上大学凭推荐而非考试,“知识无用论”甚嚣尘上,在很大程度上荼毒了孩子们的心灵。多数学生吊儿浪荡,老师不受尊敬无心教学,学校管理也松懈,能考及格的就算是好学生了。在这样的氛围中,我度过了五年小学时光。
  升初中那年,恰逢国家恢复高考制度。虽然人们对学习重视程度有所提高,但村里还是由“贫下中农管理学校”。贫协主席一声令下:“我们贫下中农也要有自己的学校!”于是我们21位同班同学齐刷刷升入了村里自办的初中。老师是两个刚刚走出校门的高中生,一天书没教过,结果可想而知。老师虽然教得卖力,可学生们依然学着吃力。就这样,两年的初中生涯很快付诸东流。
  当时实行的是九年制义务教育。恢复高考后,县里为提高升学率,“优化”了教育资源,开始区分重点高中和普通高中,录取的办法自然是通过考试。遗憾的是,我差0.5分没能考上重点。而且,我所入的高中,到我们这一届是倒数第二届,以后就要改为初中。因此,比较优秀的教师大都被调走了,甚至连课桌板凳都被“优化”到了重点学校。
  没能考上重点高中,相当于大学的门已关上了一大半。因为在此之前,能从这所高中考上大学的也仅仅是凤毛麟角。现在好学生被挑走,好老师被抽走,学校的功能基本上就是培养“普通劳动者”了。本来学习上就“先天不足”,后期再“营养不良”,对我们这些二三流学生来说,无异于雪上加霜。就这样,两年之后的高考,等于已经提前宣布了结果。果不其然,高考时,我们两个班百余号人,全部名落孙山。
  虽然在高考中落败,但骨子里的倔强却点燃了我奋发的激情。我想,“条条大路通罗马”,人生的路未必只有上大学这一条;只要人生有目标,一步一个脚印砥砺前行、奋力攀登,一样可以到达无处不在的高峰。很快,我从高考失利的阴影中摆脱出来。虽然总体成绩不好,但我语文成绩一枝独秀,高中时的作文还登上过校刊,在这方面下些功夫,说不定能有所收获。于是,我买来许多文学作品,同时购买了一套《数理化自学丛书》,从初中课程开始补起,白天下地干活,晚上挑灯苦读,真可谓“焚膏继晷,兀兀穷年”。
  1982年,我参军到了部队。火热的军旅生活,更给了我向着人生目标奋进的动力。终于,一年多后,我以一个文科生的身份参加理科考试,顺利考取了军校,并开始在军内外报刊上发表文学作品。
  实践证明:高考的失败,并不代表着人生的失败;不管遇到什么样的人生困境,只要你胸怀理想,不抛弃、不放弃,不丧失生活的信心和奋斗的勇气,就一定能到达成功的彼岸。风雨过后,天空会有美丽的彩虹;努力奔跑,迎接你的就会有鲜花和掌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