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光时刻
天水晚报
2021年06月18日


油
那人在拍油松?
是啊,居然有人拍油松。
还拍那么久,有啥好拍的。
是啊,一年四季,不对,一辈子都一个样。
连花都不会开,松子也没得吃,这种树真没意思,跟假树似的。
……
真不好意思,我就是那个突然迷上油松,对着它拍个不停的人。
人与植物,就跟人与人之间似的,从相遇到相识、相知需要缘分。
北京的油松很多,它可能是我与植物结缘后,最早认识的树木之一。那些年,我总是有事没事就去确认一下:油松,两针一束;白皮松,三针一束;华山松,五针一束。从气质、树皮、球果等方面能区分它们以后,我就将之当成了无须再特别关注的老伙计。
四月下旬,一个阳光明媚的午后,我在单位附近的小公园欣欣然找寻各种新叶和新芽,目光遇到油松的新枝及其“腿底下”围着的一撮小“玉米”时,我突然迫切地想知道油松的雌、雄球花如何辨别。
参加植物学博物培训时,刘华杰老师曾说,随口就问得来的知识是廉价的,因为获得太容易。没有自己探索和思考的过程,这些知识也很容易被遗忘。
所以,站在油松前,我迅速将《中国植物志》在线版里关于油松、松属的介绍都认真读了一遍,决定自己寻找答案。
油松,包括其所在的松科都属于裸子植物。裸子植物,顾名思义就是“裸”露种“子”的植物。怎么理解呢?我们看着油松的球果来消化一下这个定义。
油松的球果中间有轴,轴上生了许多种鳞,种鳞是木质的,像一个个围绕轴螺旋排列的简易抽屉。每个“抽屉”里有2个凹窝,能承载2枚胚珠,胚珠会发育为种子。
待球果成熟,原本密闭的种鳞张开,抽屉跟抽屉之间闪着一条大缝,种子就从缝隙逃脱,御风飞翔去感受花花世界呢。
我们来梳理一下上述信息:
油松的松塔成熟后,种鳞炸开,不包括种子→种子可自由脱落→不能形成果实,因此油松以及整个松科植物的“松塔”只称为球果,这是对裸子植物的球花成熟后的特殊称呼。
在“果”字之前加个“球”字,用以区别于被子植物。被子植物的种子是包在果皮里面不外露的,因此才称为被子植物。
你可能注意到,前文中多次提到“球花”或“雌球花”“雄球花”,为什么不直接说“花”或“雌花”“雄花”呢?这还是因为裸子植物的特殊性啊。当然,在很多书里,你可能还会看到它们被称为大孢子叶球(即雌球花)和小孢子叶球(雄球花)。
油松的雄球花在哪里呢?如果在公园见过大爷大妈们身手敏捷地采集松花粉,你就会秒懂:那些簇拥在一起的小“玉米”就是雄球花,它们之所以那么黄灿灿,是因为浑身都是成熟的花粉,只等一阵风将花粉带向新娘(雌球花)。
雄球花簇拥的那个“轴”是什么呢?当年生的新枝。
我的理解是,油松跟洋白蜡似的,先“花”后“叶”,雄球花都发育着了,新枝带叶的才扒开“花丛”从中间拱出来。
松属的植物,有二型叶:鳞叶和大家熟知的针叶,它们都是螺旋着生在枝条上。
鳞叶就好比是新枝的“胎毛”,新枝初生、拔个儿时,身上那些三角形、红褐色的小叶就是鳞叶。鳞叶刚长出来时紧贴着新枝,长着长着就向后反卷——当然,人家不是下腰美体塑形,是给里面的针叶让位呢。
针叶刚萌出时,包被在头套模样的芽鳞里。等针叶蹿个儿,“头套”包不住时,它就乖乖守在针叶的基部,把针叶从根部“捆扎”起来,保证针叶总是几针一束地生长着——比如油松两针一束,白皮松三针一束。这时的“头套”又得了个专有的名字——叶鞘,有没有叶鞘将针叶“捆扎成束”,就把松属的小伙伴跟那些略撞脸的云杉、白扦、青扦、雪松,轻松区分开了。
稍等,出场顺序是不是有些错乱?说完雄球花,不应该是雌球花出场嘛,中间咋穿插个新枝和叶子?
嘿嘿,因为这就是油松的成长规律啊。跟核桃的雌花序类似,油松的雌球花也是长在当年生的新枝上。所以,怎么也得等新枝抽出来,雌花球才有地儿附着呀。
雌球花由诸多螺旋状的鳞片组成,如果能透视内部,会发现鳞片的腹(上)面基部有2枚倒生胚珠。鳞片彼此分离,以便接收花粉。等新郎(花粉)入了洞房,鳞片便会紧紧叠压在一起,将花粉和胚珠严密保护在里面。
虽然春末新郎新娘便见了面,但新娘长大成人、真正受精却是在第二年夏天。
油松的球果卵形,有短梗,向下弯垂,成熟前,种鳞呈绿色。
种鳞密密挨着,露出的菱形部分称为“鳞盾”,鳞盾中央呈瘤状凸起的浅褐色部分为“鳞脐”,鳞脐有尖刺。你敢摸,它就敢狠狠地扎。
球果的种鳞很神奇,当天气阴冷潮湿、不适宜种子传播时,它会自动闭合将种子保护起来。这种随环境开合的本领,即使在球果脱离植株后依旧存在。
这一点非常容易验证:捡一个成熟的球果回家,泡在水里,就可以等着见证奇迹啦。
油松的松子虽无食用价值,也没挡着人家在植物志中被记录为“我国特有树种”。汪劲武老师的《轻轻松松认植物》一书中也这样描述。不过,有资料称:因在朝鲜半岛发现也有油松天然分布,故油松从中国特有种变身为了东亚特有种。
其实,是不是特有种,对于与我们朝夕相伴的油松来说也都不算什么。
要紧的是,现在正是油松一年中最迷人的“高光时刻”,瞧,烛台已点好,那就来顿烛光晚餐,庆贺一下吧。
松
的
□陈秀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