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插花
插出满屋芬芳
天水晚报
2021年06月22日

(
苦夏绵长,反倒适合插花养心,取材叶子、藤蔓、果实不一,又别有时令之风,小小之事即可“心静自然凉”。静心感受一花一叶一枝带来的感动、大自然和植物带来的生命力,似乎这世上,只需一朵花与你心心相印,就够了。
)
插花在我国历史悠久,一直为文人墨客所喜爱。室内一瓶花,既是居住空间的视觉焦点,也是人们移情喻志的投射对象。
人们插花不仅看重对植物本身的理解,还有对美好生活、感情意愿的寄托,是情绪、审美等内在的外化。插好一瓶花,不是炫技、表演给别人看,而是有感而发的行为。如果你也喜爱花草,不妨在这个夏日,学学如何插好一瓶花。
花材选择:
选什么花代表你的喜好修养
首先选择什么花材,反映了你的喜好和修养。如提到竹子,就联想高洁、节操;提到松树,即指坚贞、挺拔;提到梅花,就是凌霜、傲骨……唯有兼具美好意向的草木,才能登大雅之堂,被用于插花。这也是东方式插花常见“梅兰竹菊”的原因。
其次,选择花材的姿态,懂得择枝会事半功倍。一朵花天生向左或向右,这给插花人提供了灵感。与其说将花插成如何,倒不如说是懂得如何选材、呈现花枝最独特的一面。花艺师往往需要先观察花姿,去其繁冗,只留下最突出的一个记忆点,完全要因枝而异、因地制宜。
花材一般有三种状态:挺秀、垂露、平出,取植物的自然之姿,顺势而为,看似人为创作,实际减少不干预,乃真高级。此外,按时令选择花材也是常见的做法,如明代王逵提出的“二十四番花信风”。每个节气吹一种风,花也应时开放,便顺时择来插花。春棠秋菊,夏荷冬梅,未尝不是古人的一种仪式感。
究竟是花配合器,还是器突出花?对经验丰富者而言,往往可根据器皿的独特产生奇妙的插花构想,使花器两者配合得天衣无缝。而花器的边界也一直在被突破,杯、盘、碗、盆,凡能蓄水者,就能作花器。《瓶花之美》的作者徐文治,曾有意识地选择矿泉水瓶子、咖啡杯、纸杯、酒瓶做插花,“一个矿泉水瓶子被设计出来就具备了美感,为何因廉价而不能用来插花?”若将竹篮置予内贮器,保证蓄水,竹篮也能成为优秀的花器。
插花技法:
关注植物本身,如花在野自天成
相比西方的自由奔放,中国文化始终是克制为美,袁宏道说:“插花不可太繁,不可太简,多不过两三种,高低疏密,如画苑布置方妙。”高濂在《瓶花三说·瓶花之宜》里写道:“俯仰高下,疏密斜正,各具意态。”可见中式插花讲究立体、不对称之美。有俯有仰,有疏有密,有斜有正,如花在野。
如果是厅堂插花,气势上要能震场;而书斋插花小巧为主。如果只插一枝花,要“曲斜袅,枝柯奇古屈”,枝遒劲,弯弯曲曲,旁逸斜出。如果插两枝,要“高下合插,一枝生两色方妙”,插完后给人感觉好像天生就是一种植物,“虽由人造,宛自天成”。有时候,插一大把花可能还不如插一朵花带给你的震撼感。似乎这世上,只需一朵花与你心心相印,就足够了。
花儿,长在自然界里自然而然地开放,不为美只为繁衍。插花则不同,将其采下,通过个人的认知、喜好、审美、文化,使它成为美的本身。所以插好一瓶花,似乎很简单,又似乎很难。川濑敏郎大师《一日一花》插的是每天令他感动的植物,抛却任何外在,只关注植物本身,一花一叶一枝带来的感动,大自然和植物带来的触动。
插花,方寸之间窥见生命的真相,在限制中寻找游走的自由。插好一瓶花,不仅如花在野,还可一程一程出发、一山一海升华。
(叶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