忙起来 乐起来和捡垃圾的习惯说“再见”□胡碧波
天水晚报
2021年06月24日

端午节刚过,老王的邻居蒋叔与老伴又吵开了,大中午吵得老王无法睡午觉,只好敲门去劝架。
老两口吵架跟往常一样,还是因为蒋叔捡垃圾而惹的祸。
上午,蒋叔去南山晨练,回家时看见小区垃圾桶旁两个粽子包装盒很精致,他就用随手带的鞭杆挑了回去。买菜回来的老伴一看就嚷嚷开了,蒋叔也不甘示弱,两个人便吵得四邻不要。
蒋叔捡垃圾的嗜好,与6月3日《天水晚报》13版上《张大爷的烦心事》中的张大妈有点相似。蒋叔原是中学教师,自退休后,除了每日晨练、偶尔打打麻将外,唯一让他感兴趣的便是捡废弃的生活用品,比如,小区居民废弃的电线、拖把、玻璃、小电器、门窗,等等,他都觉得可惜,都拣回家放着,也不送往废品收购站。他还把废弃的油壶、洗衣液桶都捡回家,摆放在客厅、搁置在女儿的卧室,好在女儿在西安工作生活,一年也来不了几趟。
让邻居老王头疼的是,他和蒋叔同住五楼,在楼道拐弯处,堆放的是蒋叔捡来的废弃物,有纸箱、塑料盆、衣架、饮料瓶、酒瓶等等,至于小电器、铁锁、电线之类,蒋叔是统统摆放在家里的。居住在这样的环境里,让老王常常觉得很闹心,虽然他也婉转地劝告过蒋叔几次,但蒋叔完全充耳不闻,他也就束手无策了。
蒋叔说自己是理工男,对理工类的物品非常感兴趣,所以他捡回家的台灯有好几种,还有各式各样的摆钟、闹钟,坏了的他也不去修理,只是放着静静地欣赏。在他看来,这些物品摆放着,“犹如他在天平一端放置豌豆,另一端放置黄豆,看几粒豌豆与几粒黄豆成正比,就是他的乐趣所在。”这是蒋叔的老伴向老王诉苦时说的。蒋叔从不处理捡来的垃圾,除非女儿要回来探亲,老两口吵一架后,老伴才能将他相对“不珍爱”的东西处理一些,至于铁锁、摆钟之类还得留着,以防老蒋跟她急。
蒋叔生在农村,家境贫寒,但他自强不息,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了一所师范学院物理系,毕业后被分配到了市内一所中学。他的老伴是下岗职工,家庭生活虽不富裕,但小日子也过得有滋有味。女儿成家后,他退休在家,看见很多被人废弃的东西便觉得很可惜。起初他挑选自己喜好的东西捡回家,久而久之,捡来的东西排成行、堆成山,他也养成了这种习惯。老伴不说不是,说了他不听,无可奈何。女儿让他去西安住,顺便照看孩子,他觉得西安天热难熬,天水的家才是他的天堂。用他老伴的话说,他其实是舍不得离开他的“宝贝疙瘩”。
为了蒋叔捡垃圾的事儿,他的亲戚朋友都劝说过,但他一概不听。亲戚让他别捡了,他说习惯了;朋友让他把捡来的卖掉,他说不差钱。蒋叔脾气犟,也完全不顾邻居的感受,将楼道里堆得一塌糊涂。有的邻居实在看不下去,开玩笑地劝他:您别捡垃圾了,闲了跟大妈跳广场舞去,他便与邻居争吵。后来邻居们发现,蒋叔的倔脾气也像他捡垃圾的习惯一样顽固,只好作罢。
老王是我的朋友,他把这事儿讲给我听,最后问我:他劝蒋叔是没辙了,你说这事儿咋整?
我觉得,要让蒋叔回归正常的生活,说难也不难。首先得让他忙起来,平时多分担老伴的家务活,多与老伴一起走亲访友。其次要让他乐起来,身边的朋友可以引导他去上老年大学,多结交些新朋友,相互分享自己的专业知识,闲暇相约周边游,让他老有所学、老有所乐。当然,还可以继续给他做思想工作,劝他与老伴去西安,帮女儿照看孩子,让天伦之乐、家庭生活给他带来新的乐趣。
用丰富多彩的生活让蒋叔忙起来、乐起来,应该会渐渐冲淡他对捡垃圾的嗜好,并逐渐培养起健康的生活习惯来。
老巷谭
从《张大爷的烦心事》说起
系列探讨之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