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A-
微信 朋友圈 微博

01版:晚报一版

02版:晚报二版

03版:晚报三版

04版:晚报四版

05版:晚报五版

06版:晚报六版

07版:晚报七版

08版:晚报八版

09版:晚报九版

10版:晚报十版

11版:晚报十一版

12版:晚报十二版

13版:晚报十三版

14版:晚报十四版

15版:晚报十五版

16版:晚报十六版

A01版:晚报一版

返回 2021年06月24日

再弹一曲《送别》

□康金玲

天水晚报      2021年06月24日     



  去年冬天我去北京的妹妹家,妹妹说她要去看望两位老人,请我也一起去。路上,妹妹告诉我,老人唯一的女儿是她的至交,去了加拿大,走时将双亲送到了一家老年公寓。由于工作忙,过年也没能回来与父母团聚。妹妹逢年过节或有空闲时,都要去老年公寓陪陪两位老人。
  “姐,我们到了,这里就是康语轩老年公寓。”这座公寓面积大约有3000平方米,建筑美观大方,色彩宁静柔和,庭院式的设计让人觉得这就是一个温馨祥和的家。
  进入公寓必须换鞋,去卫生间洗漱。做这些时,工作人员耐心做着解释:老人的抵抗力弱,这样做是为了减少他们生病的机率。我们被安排到接待厅等候的时候,公寓的创始人金女士过来了,她个头不高,年纪与我相仿。从谈话中了解到,金女士是日本医科大学博士、哈佛大学博士后。
  金女士是东北人,她的母亲患有阿尔兹海默症,即老年痴呆,也称认知症。在一个寒冷的雪夜,老人离家后没有回来,家人焦急地寻了一夜才找到,可惜回家后不久,老人就离开了人世。金女士伤心欲绝,同时也萌生了创办一所认知症专业护理机构的想法,让患有同样认知症的老人可以安心度过人生最后的时光。那一刻,我对金总的崇敬之情油然而生。
  与金女士攀谈间,我们要看望的张阿姨来了。张阿姨今年76岁,精神矍铄,气度优雅,因要照顾患认知症的老伴,便也住进了公寓。我们随金女士和张阿姨来到活动室,冬日的暖阳透过宽敞明亮的玻璃窗洒了满满一屋子,活动室里是那么的温馨。陪护人员领着三位老人唱前苏联歌曲《莫斯科郊外的晚上》,他们的声音虽然有点暗哑,却依然不失那种追求生命美好与快乐的活力和激情。
  金女士与陪护人员始终以热情和微笑迎接老人们的目光,柔声细语地和老人说着话,并不时为他们轻轻地鼓掌,让老人们获得自信与愉悦。当他们唱起《送别》时,我也被这歌声感动了,心潮翻滚,难以平静。我轻轻走到钢琴前,弹响了伴奏。随着琴声,老人们的眼睛放射出炯炯神采,声音也更加宏亮了。
  金女士说,这是老人们最熟悉也最喜欢的一首歌。“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这段大家耳熟能详的旋律小河流水一般从我的指尖流淌,老人们唱到“人生难得是欢聚,唯有别离多”时,不觉中,我已泪眼朦胧……
  和这些老人们的交谈中我知道,他们的青春年华曾是多么美好,他们的事业令人仰慕,他们的人生是何其辉煌!今年92岁的张老毕业于北洋大学,是前苏联留学生,也是我国机械工业部的汽车泰斗;张阿姨的老伴今年82岁,是波音767的飞行员;78岁的王老曾获得北京“十佳小学校长”的称号……可如今,他们的垂暮之年却要在这里度过。他们病情好一点的生活还能自理,还能与人进行简单的交流,严重的则需要陪护人员寸步不离地守护。
  应金女士的要求,我再次弹响了《送别》,汽车泰斗张老先生情不自禁地站起来,动情地挥舞着双臂,担任起了全场的指挥。一曲终了,张老走过来,紧紧地握住我的手,张着嘴却不说话,停了半晌,才说:“别人都以为我不会唱歌,其实我唱得好着呢!”我轻轻抚摸了一下那双曾经为祖国的汽车事业做出卓越贡献的手,尽管肌肤显得松弛,但我依然感受到了他传递出的坚韧与刚强。
  “飘零感伤话送别,浮生沧桑吟芳华。”吃过午饭,陪护人员哄着老人们准备休息,我们也要离开了。望着老人们依依不舍的神情,我与他们一一相拥作别。老人们对我说的最多的一句话是:“常来啊!”我哽咽着答应了。
  但愿我能常来,来了你们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