峥嵘岁月
革命战争时期的中共天水地方组织
天水晚报
2021年06月25日

追光·天水红色记忆
2021年6月25日 星期五
12
版
——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
天水晚报
天水有着光荣的革命历史。1925年春,天水籍共产党员葛霁云在北京组织成立了“天水学会”,并秘密派人回到天水建立中国共产党的秘密组织,在天水点燃了革命火焰。
中国共产党天水地方组织和早期共产党员,组织和领导天水人民为推翻反动统治、争取自由和解放进行了不屈不挠、艰苦卓绝的斗争,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和新中国的成立作出了积极贡献。
责任编辑 胡晓宜 孙有生 编辑 刘 蕾
大革命时期
1921.5—1927.7
“天水学会”在北京成立
1919年,正在北京求学的天水籍学生葛霁云,在五四运动期间认识了李大钊,在以李大钊为首的共产主义小组的影响下,接受革命思想,自觉投身于这场反帝反封建的爱国民主运动。葛霁云,天水县(今属秦州区)人,1919年考入北京汇文大学外语系,后转入北京交通大学。1919年,他组织领导同学积极参加五四运动。中国共产党成立不久,葛霁云一边努力学习,一边参加校内外各种社会活动,成为学生中学习宣传马列主义思想的积极分子,并与共产党员杨景山等人联系密切,后来在李大钊的介绍下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成为甘肃籍最早的党员之一。1925年春,由葛霁云发起,并组织在北京汇文大学、朝阳大学、交通大学、北京工业专门学校就学的吴鸿宾、张澄之、张雅韶、王承舜、岳跻山等20余同乡成立了“天水学会”。
“天水学会”在京成立后,创办了《新时代》季刊,葛霁云担任主编。《新时代》季刊刊载了大量进步文章,传播新思想、新文化,刊物除发行至北京各校外,还寄回了天水,传播马克思主义观点,宣传民主进步思想,使天水人民开始了解马克思主义,鼓励家乡人民群众开展反帝反封建斗争,在天水引起了很大反响,也给天水播下了革命火种。
“天水同乡会”在西安成立
1927年春,共产党员葛霁云利用担任国民革命军邓宝珊部秘书长的身份,在西安召开天水进步人士同学会,并成立“天水同乡会”,参加的有汪剑平、温仲兴、王新令、王孝伯、汪炳等20余人,选出王新令领导学生运动工作,负责天水农民运动斗争工作。
天水青年的爱国运动
五四运动爆发后,天水一带的学生群众纷纷走上街头,组织示威游行,宣传抵制日货,反对北洋军阀卖国政府,声援北京学生的爱国运动。天水一些进步教师、学生在当地创办农民协会,开展农民运动,反对贪官污吏,推翻黑暗统治,积极发展进步青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有力地推动了天水的革命斗争。1926年后半年,全国的反日运动出现了新的高潮。“天水学会”还发动了驱除北洋军阀驻甘肃的陆洪涛运动和反对绥远军阀马福祥入甘运动,有力地支援了北伐战争。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
1927.7—1937.7
聂少荣建立的农民武装
1927年,天水市秦州区人聂少荣在西安加入邓宝珊部队,并加入中国共产党。1932年,聂少荣从西安回到天水,选择了徽县、西和、天水等一带的有利地形为根据地,建立农民武装,开展武装斗争,推翻黑暗统治,抢夺敌军枪械,打击敌人的嚣张气焰,鼓舞了人民斗志,激发了广大群众跟着共产党干革命的信心。不少群众加入了组织,革命队伍不断发展壮大。
中国共产党基层组织天水建立
1933年春,柴宗孔在武山县刘坪村吸收进步青年加入共产党组织,发展刘尚恭、魏向贤等人入党,并在武山成立了中共武山刘坪党支部,这是天水历史上最早的中共秘密党支部。
红二十五军长征经过天水
1935年8月至1936年10月,中国工农红军第二十五军和红一、二、四方面军长征,先后经过天水。党中央和各路红军宣传的革命真理,促进了天水人民的觉醒;党中央和各路红军播下的无数革命火种,对后来天水革命斗争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武山县苏维埃政府成立
1936年8月23日,红四方面军从漳县新寺进入武山后,在颉家门成立了武山县苏维埃政府,在山丹发展马鸿九等人加入中国共产党,建立了党的山丹区委,进一步扩大了党在天水的影响。
抗日战争时期
1937.7—1945.8
抗日战争时期天水党组织的建立
1938年春,国民党为了减少大批流亡人员对西安的压力,防止青年知识分子去延安投奔共产党,在天水设立了国立五中,专门收容敌占区来的师生。中共陕西省委为了在国立五中及天水地区发展党组织,派中国共产党的秘密党员刘桂增前往天水国立五中。1938年5月7日,刘桂增和中共陕西省委派来的八路军驻陕办事处三原联络站站长董振国在玉泉观的后山上取得了联系。此后,他们分头和进步青年交朋友,组织大家演唱抗日救亡歌曲,宣传抗日救国的道理。1938年6月,天水中国共产党秘密党支部——国立五中支部建立了。1938年秋,国立五中在甘谷、秦安设立了分校,部分党员也随之迁转到甘谷、秦安。
天水抗日救亡群众团体的建立
在抗日救亡运动的影响下,王蕴珊、冯绳武、邓名骧在秦安中学发起和组织了学生抗日救国会。1931年10月初,秦安学生抗日救国会正式成立。1937年11月,甘肃青年抗战团成立,这是甘肃抗日救亡群众组织中最大的一个群众组织。1938年7月,国立五中学生在天水城南公园集会,成立了民先队天水区队,队员利用寒暑假深入农村、学校开展抗日宣传活动。1939年4月,中共甘谷县委(工委)成立。随后,柳家坪读书会成立,将国立五中甘谷分校学生和甘谷青年联合起来,向革命青年和进步学生宣传马列主义。
解放战争时期
1945.8—1949.10
天水党组织的发展壮大
1948年2月,甘肃工委决定将陇渭工委改为陇右工委,并成立中共陇南地区工作委员会(简称陇南工委)。此后,各县党的基层组织迅速发展壮大起来,仅1949年发展党员1750多名。到1948年底,党在陇南各地的工作进展迅速,在清水、武山、两当、成县建立县工委5个,区工委8个,基层支部488个,发展党员6158名。
天水党组织领导的重大武装斗争
1945年8月,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革命进入了伟大的解放战争时期。在甘工委的领导下,天水地方党组织率领全市人民英勇奋斗,开展武装斗争,推翻国民党黑暗统治。
天水全境解放
1949年8月3日晨,七军军长彭绍辉率二十师一部由天水东门浩浩荡荡开进天水城,从此宣告天水解放了,天水人民站起来了。
天水各级人民政权的建立
1949年8月3日,伴随着全国解放的隆隆炮声,古城天水迎来了新生。天水开始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甘肃省天水专区的基层政权组织。1950年,天水专区改县级天水市,建立了天水市基层政权组织4个区、3个乡、13个街公所。由此,天水政权建设迈入了正规化轨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