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流砥柱
天水杰出人物(上)
天水晚报
2021年06月25日


追光·天水红色记忆
2021年6月25日 星期五
13
版
——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
天水晚报
葛霁云
(1896年—1941年)
葛霁云,出生于天水一个书香门第,1919年考入北京汇文大学外语系,后改读北京交通大学。上学期间,葛霁云认识了李大钊,在其领导下,接受革命思想,自觉投身于五四运动,不久加入中国共产党。
1925年,葛霁云召集在京天水同学20多人成立“天水学会”,创办《新时代》季刊,并任主编。同年3月,孙中山先生逝世,葛霁云在《新时代》第一期上发表“悼念孙中山先生”的文章,颂扬了孙中山的革命功绩和他“唤起民众”“宣传三民主义”的政治主张。葛霁云的革命活动,引起反动当局的注意,他被迫离开学校,与南汉宸等在天津、北京、上海一带为在各地建立党组织积极工作。之后,葛霁云被派往邓宝珊部工作。通过他在邓宝珊身边工作,不但使邓宝珊对中国共产党的政治主张有了深刻的了解,而且为党提供了很多重要情报。1933年秋,葛霁云被通缉离开兰州,先后去陕西、宁夏、新疆等地搞军运。1934年7月,葛霁云随马仲英前往莫斯科学习,次年被派到新疆叶城改编三十六师。1941年,葛霁云在新疆被反动军阀盛世才杀害,时年45岁。
徐国珍
(1919年—1993年)
徐国珍,出生于天水。1931年参加宁都起义,193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中国工农红军第五军团十五军十三师三十七团连长兼政治指导员,第三十九团营长,中共宜川县委军事部部长,红二十九军军部作战科科长,第二五六团团长。抗日战争时期,任陕甘宁晋绥联防军警备第二团营长、副团长兼参谋长,警备第五团团长。解放战争时期,任甘肃军区陇东军区副司令员、司令员,甘肃省军区第一副司令员。新中国成立后,任兰州军区副司令员兼甘肃省军区司令员,兰州军区副司令员、顾问,中国人民解放军工程兵顾问。1955年授少将军衔,1988年授中将军衔。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六届全国委员会委员。
张雅韶
(1901年—1959年)
张雅韶,出生于甘肃漳县盐井镇小商人家庭。1922年7月考入北京民国大学中文系。在京求学期间,他受大革命的影响,参加了反对帝国主义、反对北洋军阀政府的斗争。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1926年大学毕业后,组织派他赴莫斯科中山大学政治科学习两年。1928年底回国后到达北平,几经周折找到党组织,重新开始中国共产党的秘密组织工作。1929年,张雅韶来到马仲英部工作,并介绍马仲英加入青年团。当时,国民党到处搜捕共产党员,张雅韶便到马仲英在张掖所办的教导团当教官。他给马仲英讲政治与军事的关系,强调政治工作比军事更为重要。张雅韶作为马仲英的代表与盛世才谈判时被捕,先后在盛世才的监狱里三进三出,长达十余年。1949年出狱后,张雅韶任新疆第一中学校长,后到兰州大学、张掖师范学院任教。
柴宗孔
(1902年—1936年)
柴宗孔,出生于天水一户贫民家庭。15岁去青海谋生,后投军。1921年在邓宝珊部任副官、营长等职,后由葛霁云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
1933年,柴宗孔随邓宝珊来到兰州,任驻甘行署参议。同年,在甘、青、宁特委领导下,他和薛金玉等人在靖远组织力量,成立了“西北人民抗日义勇军”,动员贫苦农民团结起来进行革命。1935年9月,红一方面军北上抗日途经甘肃,柴宗孔率部牵制敌人,掩护红军安全过境。1936年9月2日,红四方面军长征北上,其总指挥部任命柴宗孔为抗日救国军甘肃省第二路军司令员,在陇南一带打游击。其间,他在关子镇、东泉一带以西北人民自卫军总指挥的名义张贴布告,号召人民起来打倒土豪劣绅。1936年,柴宗孔的部队与保安团在杨家寺土盆子下激战,他率部英勇冲锋,不幸负重伤牺牲,时年34岁。
王承舜
(1896年—1928年)
王承舜,出生于天水新阳镇王家庄。1920年考入北京工业专门学校。在京求学期间,正值五四运动时期,天水赴京学生20多人成立“天水学会”。在此期间,他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1925年,王承舜于学校毕业,回天水后任省立第六师范校长。后来,葛霁云、岳跻山等人在西安邀集天水籍进步人士成立了“同乡会”,王承舜被推选到天水发动农民运动。1926年,他倡导成立国民党天水县党部,以其名义倡导革命,宣传新思想、新文化,并亲自到家乡,使新阳镇、三阳川的农民运动蓬勃兴起。1927年下半年,国民党到处逮捕共产党人和进步人士,王承舜被捕,后经多方竭力营救出狱,去青海西宁中学任教。1928年,王承舜在青海享堂堡,被化装成土匪的马步芳匪徒杀害,时年32岁。
岳跻山
(1901年—1959年)
岳跻山,出生于天水新阳镇。1919年报考北京大学被录取,后因家中经济拮据中途被迫休学。在北大读书期间,岳跻山就投身于反帝反封建的伟大运动,于1926年在北京由吴鸿宾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1932年岳跻山回到兰州,留在邓宝珊驻甘行署,先后担任机要科长、军部秘书。1940年该部改编后,岳跻山调任晋陕绥边区总司令部后方留守处任处长,兼兰州农业学校和兰州师范学校教员。其在邓宝珊处工作期间,与葛霁云、姚继民、杜汉三、王教五等共产党员经常保持联系,为党做了大量工作。新中国成立后岳跻山任民盟甘肃省支部委员,兼天水分部主任。1959年5月逝世于兰州,终年58岁。
聂少荣
(1911年—1933年)
聂少荣,出生于天水。l927年他去西安投入邓宝珊部工作,经邓部秘书长葛霁云、副官张麟祥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1928年,因蒋介石下令在该部清党,聂少荣潜赴河南洛阳,由史鼎新介绍任训练总监部办事员。
1932年,聂少荣选择徽县、成县、西和县交界一带村落为根据地,建立农民武装进行军事训练,号召他们团结起来干革命。聂少荣的部队由于有邓宝珊的支持,威震四方。徽、成、西和等县的反动政府不敢轻易交锋,也不敢去那里招兵、要粮、要款和骚扰百姓。1933年春,驻天水的马清苑部往成县运送枪支弹药,路过徽县麻沿镇,聂少荣部下闻讯,擅自出动抢夺枪支,遭到马部的强大火力围剿。聂少荣部终因敌众我寡,死伤严重,敌人威逼非交出聂少荣不可,否则枪杀全部人员。危急关头,聂少荣挺身而出,英勇牺牲,年仅22岁。
聂青田
(1915年—1949年)
聂青田,出生于天水一个小商人家庭。1932年冬,聂青田独自一人去徽县柴家集参加了叔父聂少荣领导的农民武装。数月后,因聂少荣被杀害,农民武装被迫解散,聂青田回到天水。
l935年聂青田考入南京中央大学中文系。九·一八事变后,他愤然弃学回兰州从事抗日救亡活动。1937年8月,他联络在外地上学的50多名学生成立了省外留学生抗战团,在当时成为最早的抗日救亡组织之一。通过自己编印的《热血》周刊,向群众传播党的抗日主张。11月,聂青田联合青年抗战团、妇女慰劳会等组织的话剧爱好者组成联合剧团。1937年12月,聂青田由甘工委委员刘日修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l938年5月,联合剧团被迫并入国民党领导的抗日后援会,聂青田、刘日修等利用后援会的合法身份仍为抗战而战斗,并创办《抗战后援报》。1948年6月,聂青田、杜汉三与民盟盟员商议决定成立西北前进同盟策动委员会,留在川甘陕游击区,配合解放大军解放大西北。1949年5月17日,胡宗南匪帮将西策会聂青田、杜汉三等15名骨干分子杀害于西安。
责任编辑 胡晓宜 孙有生 编辑 刘 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