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党政分忧 为百姓解愁
——天水民政事业发展书写奋进之笔
天水晚报
2021年07月01日
责任编辑:马小兵 编辑:张玉平
2021年7月1日 星期四
网址:www.tsrb.com.cn
8
版
民政事业托底民生、维系民心、聚合民意。“十三五”以来,我市民政人始终以锐意进取的姿态、以攻坚克难的担当阔步向前,以民生为底色,认真践行“民政为民、民政爱民”要求,坚持把“百姓事”当作心头事,勤政为民甘为“孺子牛”,把一项项民生新政贯彻落实落细,为贫困家庭送去关爱,让老人老有所养,让弱者看到生活的希望,将民政的温暖送到城镇乡村的每一个角落,奏响了一曲保障民生、服务群众的和谐乐章,向全市百姓交出了一份满意答卷。
兜牢民生底线
社会救助进入新阶段
始终把“兜底脱贫一批”作为一号民生工程和重要政治责任,牢固树立“坚持底线、突出重点、完善制度、引导预期”的工作理念,健全政府抓总、民政牵头、部门配合的工作协调机制,严格落实“月碰头、季分析、年度总结”制度,市、县区政府将兜底保障工作纳入目标责任管理,民政部门建立包抓机制,强化督查指导,逐级压实责任,确保贫困人口实现应保尽保、应兜尽兜。连续5年提高城乡低保和特困供养指导标准,并建立了城乡统筹的特困人员照料护理标准,每人每年由2018年的城乡分别平均534元、416元,统一提高到2020年完全不能自理的3840元、部分自理的2640元、完全自理的1440元,困难群众基本生活保障水平明显提高。
共享发展成果
社会福利事业实现新突破
全市基本实现居家养老服务体系四级网络城乡全覆盖,养老服务机构综合责任保险全覆盖。开展了为期四年的养老院服务质量建设专项行动,养老服务机构达到1341个,现有养老服务床位19147张,平均每千名老人拥有养老服务床位34张。建成医养结合试点16个,建成双资质医养结合机构3个,二级以上医疗机构全部开设了老年人就医绿色通道,老年人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率达到70%,养老机构与医疗卫生机构签约率100%。积极实施“百院万床”改造提升计划,完成秦安县老年养护院、甘谷县老年养护院、武山县养老院等项目,县域养老设施建筑面积大幅提升。积极采取亲属抚养、机构收留抚养、家庭寄养、依法收养等多种方式,拓展孤儿安置养育渠道,认真落实保障政策,养育保障覆盖率达100%。健全农村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关爱服务体系,建立联席会议制度,靠实属地、部门、监护人和社会各方关爱责任,全市“三留守”人员关爱责任卡签订率达到99%。
强化系统观念
基层社会治理注入新活力
围绕提升基层治理能力,增强整体功能,充分激发和调动群众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依法依规完成全市第九次村委会和第六次居委会换届选举,村(居)委会班子的年龄结构、性别比例、知识层次进一步优化。加快完善城乡社区基础设施建设,全市城市社区阵地建筑面积总量达到35200㎡,城市社区综合服务设施覆盖率达到95%,农村社区综合服务设施覆盖率达到44.2%。建立社会组织综合管理服务信息平台,社会组织健康有序发展,平均每万人拥有社会组织数达到10个。组织实施“麦积区天使幼儿园”、“三区”社工人才支持计划等项目,各类社会组织在承接政府转移职能、搭建沟通平台、开展基层治理、发展慈善事业、丰富文化生活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有效地弥补了政府公共服务的短板。
弘扬大爱精神
慈善社会事业达到新高度
认真贯彻落实《慈善法》,全力营造依法行善、依法治善的慈善工作氛围。以“慈善助力脱贫攻坚”为主线,启动了大爱公益募捐计划、金翅助业巩固计划和东西协作牵手计划“三个专项行动计划”,全面助力脱贫攻坚工作。组织实施“慈善情暖万家”、“四个一万工程”、“助力脱贫、圆梦助学”活动及慈善助残、助医、助困项目,形成了具有天水特色的慈善品牌项目。推动志愿服务规范化发展,全市参与注册的志愿团体816个,志愿者总数132698名,涌现出天水市心连心爱心协会、天水市社会工作协会等一批社会组织,有力地弘扬了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
持续深化改革
社会事务管理取得新成绩
全力推动实施惠民殡葬,切实减轻了困难群众的丧葬负担。加强婚姻登记场所规范化建设,婚姻登记信息化水平显著提高。加快市县救助管理站规范化建设,积极开展“夏季送清凉”、“寒冬送温暖”、“流浪乞讨人员”寻亲服务专项救助。历时4年的地名普查成果顺利通过了省级和国家验收,31152条普查成果完成转化使用,地名文化传承保护进一步加强。按照基层民政工作标准化建设要求,建立统一标识的办公场所,配齐配全信息化工作设备,健全内部管理制度,基层民政窗口运行更加规范。推进“接放管服”改革,规范建立“三清单一张网”,行政许可事项全部实现了网上办理,行政审批效率大幅提升,广大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进一步提升。
回首百年辉煌路,奋进建功新征程。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也是实施“十四五”开局之年,我市的民政事业又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全市民政系统以深入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为契机,始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扬优势,补短板,求创新,继续以稳健的步伐再出发,不断朝着让全市广大群众更加幸福的目标努力奋进。
志愿者服务活动
流浪乞讨人员救助活动
基层社会治理培训
“慈善情暖万家”慰问救助活动
婚姻登记
残孤儿童康复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