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A-
微信 朋友圈 微博

01版:晚报一版

02版:晚报二版

03版:晚报三版

04版:晚报四版

06版:晚报六版

07版:晚报七版

08版:晚报八版

09版:晚报九版

10版:晚报十版

11版:晚报十一版

12版:晚报十二版

13版:晚报十三版

14版:晚报十四版

15版:晚报十五版

16版:晚报十六版

返回 2021年07月01日

陪母亲开启红色旅游

天水晚报      2021年07月01日     
  □马海霞

  淄博马鞍山山势峻峭,峰顶突兀,悬崖如削,十分险要,易守难攻,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险,自古为兵家必争之地。马鞍山抗日保卫战就发生在这里:当年守山的八路军伤病员及家属只有30余人,在副团长王凤麟同志的率领下,英勇抵抗飞机大炮掩护下的千余日本侵略军。我军将士凭借马鞍山天险和与敌血战到底,用仅有的少量弹药、石块和胸墙顽强拼搏,进行了两天一夜的激战,击毙敌师团参谋长一名及敌官兵一百余人,我八路军伤病员、家属、王凤麟等27名同志流尽最后一滴鲜血,壮烈牺牲。有的为了不当俘虏,纵身跳下悬崖,为国捐躯。此次战斗气壮山河,威震敌胆,打出了中华民族的威风,展现了中华民族英勇不屈的崇高品德和不可征服的民族精神。
  马鞍山离我老家不足百里,上月社区组织老年人去马鞍山游玩,母亲喜静不喜动,不喜欢旅游,嫌舟车劳顿,但这次却积极报名参加。
  去马鞍山时,母亲听马鞍山下村庄的老人讲,当年的战斗非常激烈,攻山的鬼子非常多,几乎密布了整个山坡,敌人射出的子弹和雨点一样密集,战斗到了晚上还没停止,敌人的大炮炸得天空都红了。当时村里百姓都躲在马鞍山对面的山上,那场战斗给老人们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
  母亲说,去了一趟马鞍山,等于加强了一次爱国教育,这样的旅游非常有意义。母亲的话匣子打开,又说起了沂蒙山:井冈山、延安与沂蒙山是中国革命战争时期最重要的三大老革命根据地,被誉为两战圣地、红色沂蒙。这块神奇的土地上,诞生了无数可歌可泣的革命英雄儿女:沂蒙六姐妹、沂蒙母亲、沂蒙红嫂,她们的大无畏精神后来被概括为沂蒙精神。八百里沂蒙钟灵毓秀,战争年代“百万人民拥军支前,十万英烈血洒疆场”。在这里,有用乳汁救活伤员的“沂蒙红嫂”明德英;有与日本侵略者血战到底的“中国抗日第一村”渊子崖村;有被毛泽东称作“愚公移山,改造中国”的典型厉家寨;面对这片红色故土,陈毅元帅曾深情地慨叹:“我就是躺在棺材里也忘不了沂蒙山人。他们用小米供养了革命,用小车把革命推过了长江!”
  母亲讲着讲着,眼里含着泪花,历史的画面在眼前缓缓展开,让人热血沸腾。我当即决定,等孩子放了暑假,便带着母亲、孩子去一趟沂蒙山,一是旅游,看看沂蒙的山山水水,二是和孩子一起缅怀革命先烈,进行一次爱国主义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革命先辈们高尚的爱国主义情操和大无畏的革命英雄精神是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激励和教育着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铭记历史、砥砺奋进。
  我和母亲商量,等沂蒙山回来后,我们再去井冈山和延安旅游。我这个提议正好对了母亲的心思,她激动地说,抗战时期,四万余青年知识分子怀揣理想奔赴延安,成为一道独特风景线。诗人何其芳描述:“延安的城门成天开着,成天有从各个方向走过来的青年,背着行李,燃烧着希望,走进这城门。学习,歌唱,过着紧张的快活的日子。”
  看来,母亲为了暑假的红色旅游做了不少功课。母亲笑着说,当然了,不能白出去一趟,借旅游给孩子们讲讲战争年代的红色故事,提醒他们幸福生活来之不易,应当加倍珍惜。
  原来,这才是母亲开启红色旅游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