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身魔镜 真风口还是伪需求
天水晚报
2021年07月06日


“百镜大战”
呼之欲出
“有多少人不愿去健身房是因为自卑?现在健身房成为身材好的人秀身材的地方,当你肚子很大不敢去健身,更不敢请私教时,FITURE健身魔镜可以让你在家就有教练教。”几天前,薇娅的直播间里出现了一款3千多元的智能健身镜。
关机时,它就是一面穿衣镜。开机后,镜面上出现一个虚拟教练。当你跟着虚拟教练健身、跳舞或跑步等运动时,可通过镜中自己与教练的影像同步对比动作,系统自带的AI摄像头还能捕捉用户的动作,智能纠正,堪称把一个AI健身教练请回了家。
在直播间亮相前,“魔镜”背后的公司FITURE已被资本看中。这家2019年成立的创业公司从2020年9月到2021年4月,连续获得三轮融资,累计融资近4亿美元。
后疫情时代,家庭健身场景逐渐成为主流。传统健身房纷纷探索线上创新的道路,开启了线上线下结合的健身新阶段。2020年,FITURE在国内市场率先推出了AI人机交互体验课程和7800元的智能健身镜。不过由于价格高昂、课程内容局限性,很多消费者对其持观望态度。此后,咕咚、乐刻等健身平台也相继发布智能健身镜,市面上出现了J&J Mirror、迈族、gymgest、亿健、小乔体育、佑美等十余个品牌的健身镜,一场“百镜大战”呼之欲出。
健身镜
尚难成刚需
由中国体育用品业联合会与尼尔森IQ联合编制的《2021年大众健身行为和消费研究报告》显示,中国大众健身年均总消费5670元,实现了35%的同比提升。智能健身这个新兴领域被业界认为是价值千亿元的白金赛道。
不过,智能健身“魔镜”是否真如厂商宣传和预想那样,既为消费者节省往返于健身房的时间,又能让健身一族们畅快运动呢?
购买了健身镜并使用两周后,健身达人马克吐槽,当自己做无法看向屏幕的动作时,健身镜依然只是在屏幕上给出“左臂竖直向上伸直”类的文字提示,而不是语音告知。此外,系统给出的运动测评结论和建议过于程式化,对耐力、核心肌力、下肢灵活性等每个类目的评测结论几乎一样,并没有对他进行个性化的测评。
在搞活动时入手健身镜,加上过千元的会员年费,林女士总共花了7980元,而这只能供她一人使用。如果想要全家人多账号共享,还要额外多花会员费。
“你买一块全身镜,用手机支架把手机架在镜子前,打开健身APP不就得到了一个简易版的健身镜?”一位资深从业者认为,从目前的功能看,健身镜颇有些鸡肋。在闲鱼等二手交易平台上,一些使用次数不多的智能健身镜已经作为闲置品出售。
低定价赚
“动起来”的钱
尚待完善的运动体验、性价比有限的市场评价,智能健身镜已被拉下“神坛”。
以官方定价7800元的FITURE魔镜尊享版为例,前些天经历了“618”大促,其在天猫官方旗舰店的销量显示月销200+。相比之下,其近日在薇娅直播间首次亮相的魔镜旗舰版价格就亲民不少,定价4699元、活动价3999元,月销量1000多台。
“用户不会只为一面镜子买单,只有良好的体验才能打动消费者,整个市场的崛起需要各厂商给出完整的解决方案,进而推进行业的良性竞争”,FITURE联合创始人兼总裁张远声坦陈。
乐刻运动不久前推出了市面上价格最低的智能健身镜LITTA MIRROR,活动价1999元。乐刻运动创始人兼CEO韩伟表示,希望把智能健身镜的价格做到极致性价比,赚“用户动起来”的钱。“如果把它理解成销售硬件设备的逻辑,那健身镜应有更高的利润,但把健身镜理解为是居家健身服务的一部分,甚至只是其中一种解决方案中的一环,那么它可能是另外一种逻辑,即不依靠硬件赚钱,靠提供内容、服务赚钱。”(据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