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粉彩五子登科瓶
天水晚报
2021年07月16日
□胡 萍
我的收藏
儿子今年高考发挥不错,被北方一所心仪的大学录取。他在南方经商的舅舅获知后很高兴,为了表示祝贺,爱好收藏的他,特意从众多藏品中精心挑选了一件清代粉彩描金缠枝西番莲五子登科赏瓶送给我们。
这件赏瓶个头较大,整器施彩华丽,器形十分罕见。其高32.3厘米,口径7.8厘米,底径9.7厘米。敞口,细颈,丰肩,圆腹,圈足。通体施松石绿釉,瓶身纹样以蝙蝠和缠枝西番莲为主题,枝蔓绵绵中祥蝠飞舞,彰显着吉祥寓意。口沿及足胫部饰有回纹、如意云头纹、仰莲纹等吉祥纹饰。所有的纹饰都是粉彩描金,显得富丽堂皇,色彩艳丽,精致华美,生动活泼,让人叹为观止。
更让人惊奇的是,五个身着颜色鲜艳的瓷塑童子,装饰在瓶的肩部、腹部和足部,他们姿态各异,表情生动。只见瓶肩上一左一右站立着两个童子,右边的童子手握如意,左边的童子一手扶瓶,一手握寿桃,他们相视而笑,似乎在为他们率先爬上了瓶子而欢呼雀跃;瓶肩正中,有一童子趴在那里,左手撑地,右手朝下伸去;而最下面的两个童子,个子小的被大的抱起来,正伸手欲借力爬上瓶肩。那大个子小孩虽抱着小童,但显得一点都不吃力,气定神闲地扭头看风景。在瓶底绿地上,有“大清乾隆年制”六字三行金色篆书款。此瓷瓶胎质坚固致密,釉层莹润均匀,人物表现细腻生动,布局合理,惟妙惟肖。
瓷瓶制作工艺为先拉坯成形,另外手工雕塑五子,粘上去后再上彩,先低温浇一次,出窑后再加彩,然后入窑再烧。瓷瓶上为何雕塑五个童子呢?原来,这里面有典故。传说五代时期,燕山脚下有个叫窦禹钧的人,年轻时人品极差,虽然家里很富有,却还贪得无厌,不断盘剥百姓。然而,令他苦恼的是,虽然妻妾成群,可三十多岁了却还没有一个儿子。有一次,他梦见去世的父亲对他说,如果他再这样作恶下去,上天就会发怒,对他进行惩罚。窦禹钧醒后十分害怕,再也不敢做坏事了。
此后他痛改前非,并且积极行善,尽力帮助穷人。过了不久,他父亲又托梦告诉他,他将会有五个儿子,而且他还能长寿。果然,窦禹钧后来有了五个儿子。他对儿子严加管教,勤于教导,使他们一个个健康地成长。后来,他的五个儿子,都在科举考试中金榜题名,做了大官。窦禹钧也活到八十二岁,无疾而终。“五子登科”由此得名,成为教子有方的典范。《三字经》中就有“窦燕山,有义方,教五子,名俱扬。”“五子登科”因此也成了明清瓷器中经常出现的题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