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A-
微信 朋友圈 微博

01版:晚报一版

02版:晚报二版

03版:晚报三版

04版:晚报四版

06版:晚报六版

07版:晚报七版

08版:晚报八版

返回 2021年07月19日

收入多了 房子大了 日子好了

□新天水·天水晚报记者 景春燕 周文涛 实习生 黄昕

天水晚报      2021年07月19日     



  7月13日,走进清水县山门镇观音村易地搬迁安置点,四周山野林木青翠,脚下水泥路平坦整洁,一排排独栋的农家小院,白墙红瓦,窗明几净。
  午饭后,村民田巧珍麻利地在厨房里收拾碗筷,丈夫冯小红坐在客厅的沙发上和两个孩子聊着天。“前天刚从山西打工回来。天气太热了,趁着两个娃放暑假,回来避避暑,也能陪陪家里人。”冯小红告诉记者,他以前在建筑工地上干的是小工,每天工钱只有100元。去年参加了村上的技能培训,拿到了钢筋工技能证书,“今年在山西的建筑工地干的是钢筋工,一天工资280元,收入比以前好多了”,说起收入,冯小红喜笑颜开。
  环顾冯小红的家,院子里干净整洁,月季花开正艳,正屋的客厅里摆放着仿古家具,墙面上挂着字画,家电一应俱全。女主人田巧珍把厨房收拾停当后,来到客厅热情地招呼记者坐下。“这房子有100多平方米,以前根本想不到,有一天能住上这么好的房。”田巧珍告诉记者,2019年搬进易地扶贫安置点的新房前,他们家住在观音村下石崖村组,山大沟深,出行不便,一家5口人住在土坯房里,遇到下雨天,房子到处漏水。“因为交通不便,不能出门打工,娃他爸只能种地,一家人温饱不成问题,就是手头没有钱。”
  田巧珍说,生活中所有的变化都是从住进新房子开始的。搬进易地搬迁安置点后,交通方便了,两个孩子都能去镇上的学校上学,丈夫冯小红也开始有了外出务工的收入。“村上给我提供了公益性岗位,每年收入1.2万元;娃的爷爷发挥养蜂的特长,养了80箱蜜蜂,今年摇了200多斤蜜,也能收入1万多元。”田巧珍一边说着,一边带着记者参观起来,“这两年村上鼓励我们办农家乐。你看,这间是客房,顺着楼梯上二楼,上面是个露台,客人可以在上面吃饭,为了遮阳村里统一用彩钢搭了遮阳顶。”田巧珍说,虽然因为缺少特色,农家乐来的客人并不多,但每年也能有几千元收入,让她很满足。
  “2019年实现整村脱贫,2020年全村农民人均纯收入超过1万元。今年,观音村借助创建2021年度省级乡村建设示范村的东风,已经踏上了乡村振兴的‘快车道’。”观音村第一书记张小军说,“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以前村民种地,劳累多挣得少。现在村民们的居住条件好了,天天有事干,日日见收入,掌握了技能之后外出务工,人体面了,挣钱也更多了,相信以后还会越来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