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A-
微信 朋友圈 微博

01版:晚报一版

02版:晚报二版

03版:晚报三版

04版:晚报四版

05版:晚报五版

06版:晚报六版

07版:晚报七版

08版:晚报八版

09版:晚报九版

10版:晚报十版

11版:晚报十一版

12版:晚报十二版

13版:晚报十三版

14版:晚报十四版

15版:晚报十五版

16版:晚报十六版

返回 2021年07月22日

看黑白电视的日子

天水晚报      2021年07月22日     


  □徐 新

  20世纪70年代末,物质比较匮乏,一台黑白电视机也属于家庭的奢侈品了。80年代初,我们邻村一户有钱人家买回了一台12英寸的黑白电视机,那天,我和小伙伴们都追着去看这个稀罕物。
  电视机的屏幕呈弧形,面板右侧是两个圆形的调节钮,后侧凸起一个大包,顶上长着一对耳朵般的天线。从电视机的后面又引出来两根线,用一根扁扁的塑胶包线连接,绑在一个铝条制作的十字形天线上,天线下面立一根毛竹竿子,插到屋后的地上固定住,电视里的节目就能看到了。
  那一阵正热播日本电视连续剧《姿三四郎》,我们一吃完晚饭就早早地到他家候着。堂屋里以电视机为圆心,被大家围成了一个水泄不通的半圆,坐等开机。看完后大家又摸着黑灯瞎火的乡村泥巴路回到家里。为看电视,没少受父母的责备,但是第二天吃完晚饭又偷偷结伴而去了。
  那时信号不稳定,如果天气不好或者起大风,更会影响电视的清晰度,屏幕上就会出现雪花,人物对话中也掺杂着“呲呲呲”的杂音,这个时候就需要调节天线的方向。小伙伴们为了表现自己,常常一窝蜂地跑出去,在屋外转动天线杆子,屋里的人则边看着电视边指挥:慢点,慢点,稍往回转一点——好了!别动了!听到这儿,大家立即找来砖头、石块,堆在杆子底部再把它固定住,然后又一溜烟地跑进屋里看电视去了。
  那时候我们最难受的是遇到雷雨天气。听大人说,雷雨天开电视机容易造成雷击,所以面对着黑乎乎的天,我总是烦躁地在屋里踱来走去,默默祈祷着雷雨早点结束。可是等雷电停止时,电视剧也差不多结束了。
  在人家家里看电视次数多了,主人也会厌烦,态度也就不那么友好了,经常在看电视时呵斥我们:不能讲话、不要指指点点,看到精彩处也不许我们大笑,真是“看人家的电视受人家管”啊。但为了精彩的电视剧,小伙伴们却毫不在乎,也很不知趣,每天晚上依旧雷打不动地去看电视。那时候正值秋收季节,后来主人想了个主意,在电视剧播放之前让我们帮他们摘花生、剥毛豆,还要进行比赛,谁完成的多就坐中间的最佳位置看电视。于是大家你追我赶,干得不亦乐乎,一直到节目开始时才结束。第二天,他们把这些花生、青豆收拾好了,正好出售给冷冻厂换个好价钱,既省了劳力又挣了钱,一举两得。现在想来,那时候这家的主人还真有经济头脑啊。
  后来,我们本村的一户人家也买了电视机,我们就这样在东奔西走中看完了多部经典影视剧。看了《霍元甲》,知道了“昏睡百年的雄狮渐已醒”,《射雕英雄传》让我开始喜欢上了金庸的武侠小说,《西游记》跌宕起伏的情节又让我们时时牵挂、欲罢不能。而电影《少林寺》更是让这座藏于深山的千年古刹名扬天下,“去少林寺”成为了那个时代不少年轻人的英雄梦想……
  改革开放后,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村里家家户户都有了或大或小的彩色电视机。再后来又出现了超平、纯平、背投、液晶、等离子等电视机,屏幕越来越大,重量越来越轻,画面越来越清晰。但是,我看电视的时间反而越来越少了,对许多别人都津津乐道的电视剧我也知之甚少。常常是坐在自家舒适的沙发上,看了不多一会儿电视便悄悄和周公约会去了,再也没了当初“排排坐”“圈儿坐”观看黑白电视的那份激情了。
  在我看来,黑白电视机里播放的才是最好看的节目,因为它在当年给我们单调的生活带来了无限的欢乐,留给我们这一代人的是永远都无法忘却的美好回忆。
旧物华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