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A-
微信 朋友圈 微博

01版:晚报一版

02版:晚报二版

03版:晚报三版

04版:晚报四版

06版:晚报六版

07版:晚报七版

08版:晚报八版

09版:晚报九版

10版:晚报十版

11版:晚报十一版

12版:晚报十二版

13版:晚报十三版

14版:晚报十四版

15版:晚报十五版

16版:晚报十六版

返回 2021年07月29日

武屲村:

花椒红了 日子火了

天水晚报      2021年07月29日     



走进乡村看小康
□新天水·天水晚报记者 何慧娟
  盛夏的天水,烈日当空,骄阳似火。7月23日,在甘谷县大石镇武屲村,漫山遍野的花椒树上一团团、一簇簇花椒缀满枝头,颗颗火红、粒粒饱满的花椒在阳光的照射下散发着阵阵香味,椒农们正忙着采摘。
  “武屲村以培育产业、夯实基础、改变面貌、建立机制为思路,村里的富民产业已初具规模,全村发展果椒园1700亩,户均达到6亩多,已挂果600多亩,花椒种植已成为农户脱贫致富的主要产业。”武屲村村支部书记丁勇说。
  记者了解到,武屲村目前主要产业有苹果、花椒种植和规模化养殖,全村2016年栽种花椒600亩,去年又栽了500亩,第一批的花椒苗已经挂果,品种以大红袍和油椒为主。
  “以前村里种花椒的人不多,自从2016年的一批花椒挂果以来,效益比较好,村民也尝到了甜头,去年栽苗时大家积极性非常高,甚至有些村民栽完政府免费发放的花椒苗后,自己又掏钱买了些。”丁勇说。
  临近中午,记者来到武屲村66岁村民朱根田的家中,正打理菜园子的他看起来精神抖擞,干劲十足,园子里也井井有条。谁能想到,就在几年前他还曾因得了严重的肺病而做过手术。
  “以前身体不好也没收入,日子过得比较紧张,这几年家里种的花椒和苹果都有了收益,加上我身体恢复了,也能时常下地打理,作物长势都很好,收入也不错,去年卖了5万多元。”朱根田高兴地说。
  随后,记者走进了离村子不远的一片花椒地里,只见几位椒农头顶着烈日正在摘椒,他们每人围着一株花椒树,树上倒挂着一把伞,边摘花椒边往伞里扔。
  “我就是咱这村里人,家里也种了500多棵花椒,但我家的还没红,先在这边给别人摘椒挣钱,等家里的红了再摘。”正在摘椒的武屲村60岁村民孙元安说,“我家的花椒去年第一年挂果摘了8斤,今年起码要摘上百斤,等到了盛果期还会更多,花椒价格高,确实要比种粮食效益好。”
  跟孙元安一起摘花椒的还有武屲村的张小军一家5口,张小军告诉记者,前几个月他在工地上干活时受了伤,暂时干不了重活,自家的花椒也还没红,他便跟妻子和三个孩子在村里给别人摘花椒挣钱。
  “摘花椒的人工费是每斤3.5元,我们一家每天能摘100多斤,也能挣好几百块钱,自己村里有产业就是好,种的花椒既能卖钱,还能给别人摘椒挣钱。”张小军说。
  如今,武屲村产业发展已初具规模,丁勇对村里下一步的发展也有了打算。“要加快推进果椒、养殖、劳务三大主导产业向标准化、精细化、品牌化转变,把打造农产品品牌、提高农产品质量、延伸产业链、增加附加值作为重点,提升农业产业发展水平,推动乡村振兴。”丁勇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