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安太平堡
天水晚报
2021年07月30日
□安俊维
秦安地处西北黄土高原地区,境内有大大小小古城遗址约10余座,有堡子200余处。它们往往地处交通要道,居高临下,成为人们保护家园、守望和平的旧时地标。
秦安太平堡位于兴国镇凤山村东北约500米处、堡子坪的最南端,依凤山而建,南临葫芦河支流南小河。整个堡子为黄土夯筑,夯层厚0.06-0.10米。堡子在山顶的部分平面呈方形,东西长72米,南北宽60米,面积4320平方米。堡墙外四角突出有四个马面,宽约2.5米。堡墙有一东南向开口,加固重修过,应为原堡门,门宽2.70米,用青砖筑砌。“太平堡”石碑题额现在尚存,是清代嘉庆年间刻制的。堡内墙大部分已毁,仅存北堡墙,墙底宽7.0米,墙顶宽0.9-1.5米,高4.5—7.0米不等。
根据石碑题款,可以确定太平堡修建于嘉庆庚申年(1796年)之前。清末同治年间为避兵乱,秦安县重新加固、扩建堡子,将太平堡从山上延伸,和县城的南郭墙连到了一起(此段堡墙尚存,约100米),东边的连接处为祥和门,当地百姓俗称为“上城门”;又将太平堡在凤山山脊西麓与城墙相连(此段堡墙有残存,约80米),西部连接处为长治门,西南方(此段堡墙也有残存,约150米)的连接处为正阳门。这样,堡子从东、西、南三面自凤山逶迤而下,与内城、郭城连接起来了,又与花果山堡子隔沟相望,形成掎角之势,构建了严密的城防体系。现在旧的城墙和郭墙已经拆掉了,而太平堡则有残存,依稀可见当年城池的面貌。站在太平堡的马面上居高临下,视野宽广,足以瞭望到来自东、西、南三面的敌情。堡子墙体内还有几处小洞,洞口极窄小,可以掩护堡内人观察外面的情况,也可以射击来敌。所以,太平堡对研究西北地区清末军事设施具有一定的历史价值。
堡子在古代是为了军事防御而修筑。不同于欧洲的石头城堡,中国西北传统的堡子就地取材,用黄土夯筑瓷实,有的能屹立上千年而不倒。比如战国、秦、汉时候的长城就是夯筑而成,不同于明代的砖长城。从太平堡裸露的土夯层里可以看到,墙体内有规律地横夹着一小束细细的秸秆外皮一样的东西,可以发挥类似于现在钢筋的作用。
物换星移,时过境迁。战乱时候用来躲避匪患的堡子,后来失去了它的军事功能。20世纪末,有些农村地区仍然夯筑土墙,而且现在民间盖的都是混凝土的楼房或砖瓦房,砌的墙也是砖墙。筑夯土墙的活计比较辛苦,再加上年轻人不愿意学,所以会这门手艺的匠人越来越少了。仅仅在某个村史馆里,我们会看到旧年的夯筑工具,静静地诉说着曾经的乡村记忆。
这土夯的城垣,已经有些残破了。在密密麻麻的现代楼房中,我们看到它们的存在,像是一段凝固的时间。它们曾经是城池的一部分,现在成了一段历史的标本,一位饱经沧桑的老人。在堡子的内部,20世纪末,尚有10多户人家居住。后来建设凤山公园,居民陆续搬出。秦安县政府投资,在原来的场院房址修建游憩步道、观景台,又广植花木,成为市民们休闲游览的一处场所。
凤山南麓比较陡峭,为马家崖、庙湾,是二级台地,依偎在太平堡的怀抱里。马家崖关帝庙自乾隆时期就有建筑,有邑人胡自润题写的门额“凤阳山”。仿古牌楼的门额“凤阳山”则由启功先生题写。庙湾在泰山庙洞宾殿(原称吕祖庵)至蓬莱阁这一段山体底下。从洞宾殿临崖的断面也可以看到夯土的痕迹。山下晚清举人高秉衡的故居,现保存基本完好,由其后代居住使用。每年三四月里,满园春色,满庭芳华,似和百年之前别无二致。
20世纪90年代,秦安县为了纪念唐代大诗人李白,曾在太平堡内修建太白祠,并邀请数学家苏步青题写了匾额,邀请著名诗人李汝伦撰写了楹联:
擢三千丈发,天上人回,飘逸间,愁压天下。望蓬莱月小,华岳头低,空对着,射虎无封飞将泪;酿十万行诗,酒中仙在,啸吟际,韵腾酒外。思彭泽风寒,寻阳狱冷,曾闻否?怜才有意少陵心。
太白祠本为县城牛家公馆的一座清代二层楼宇,单檐歇山布瓦顶,上下层各16柱,右侧外有上楼木阶梯。原楼的建筑材料是砖木还是土木,情况不详,迁建时改为砖木结构。虽然梁柱、地板等为旧物,但门窗有改动的痕迹,不是最初的样式。如今太白祠的楼宇归县青莲念佛堂使用。匾额归凤山风景区(泰山庙)保管。青莲念佛堂为佛教活动场所,现建有大雄宝殿、藏经阁等仿古式建筑。从山脚下仰望,青莲念佛堂东倚太平堡的堡墙,杏黄色的外墙,黄色的琉璃瓦在蓝天绿树的映衬下甚是巍峨。秦安县佛教协会也在这里办公。其实,李白所处的年代,净土宗尚未流行。而且他迷恋过炼丹,加入过道教教籍,是位道士,被后世称为“诗仙”。所以,李白念佛应是本地的佛教信士的一个美丽的误会。
不过秦安的确和李白存在着渊源关系。李白的祖籍为陇西成纪,即秦安县境内,他常常自称“陇西布衣”。在泰山庙,还有一处迁建的凉亭,邑人取名“邀月亭”,采用李太白“举杯邀明月”的诗歌意境。太平堡子的墙体依山势蜿蜒而下,有两个马面。在太平堡的南侧半山腰的地方,有一座土堡断壁有点像诗仙李白的天然雕像,戴着唐代男子常戴的幞头,形态惟妙惟肖。
百年以来,风蚀雨淋,只剩故垒萧萧。很多当时的住户在墙底下的黄土坡挖掘了窑洞,对保护堡子是不利的。2013年,秦安县政府在营建凤山景区的同时,采用传统夯土之法,修补了堡子南段残缺的部分。不过,可以明显看出新墙不如旧墙宽厚。秦安县还实施了凤山山体加固工程,用钢筋混凝土的护坡骨架,去撑起一座黄土堆成、骨质疏松的山岗。
从冷兵器时代的堡子,到堡子前智慧景区免费解说的二维码,不过短短一百多年时间,人们的生活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山下早已没有了城池,但街巷里的人们目光温和,享受着太平的时光。
秦安太平堡紧邻老县城,清嘉庆年间已初具规模,同治年间与县城及南郭相连,成为城防体系的一部分。
光阴荏苒,时过境迁,现在的太平堡已变成了一处生态公园,在晨曦与夕阳轮番照耀的地方,活跃的是休闲散步的人,是打拳健身的人,是静享太平的人。
秦安太平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