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A-
微信 朋友圈 微博

01版:晚报一版

02版:晚报二版

03版:晚报三版

04版:晚报四版

05版:晚报五版

06版:晚报六版

07版:晚报七版

08版:晚报八版

09版:晚报九版

10版:晚报十版

11版:晚报十一版

12版:晚报十二版

13版:晚报十三版

14版:晚报十四版

15版:晚报十五版

16版:晚报十六版

返回 2021年07月30日

波澜不惊中蓄积着力量

天水晚报      2021年07月30日     


  □尼松义

收藏有道
  据笔者观察,今年的春拍市场呈现不温不火、波澜不惊的状态。与去年春拍相比,本季春拍有的拍卖行总成交额有所增长,有的拍卖行总成交额有所下降,过亿元拍品数量普遍不多,过千万元的高价成交拍品数量也保持了相当的水平。
  本季春拍最为引人关注和思考的要数国画大师李可染创作于1959年的《长征》这件拍品。此作曾经于2010年秋拍时上拍,创下1.0752亿元的高价拍卖纪录。11年后的今年春拍,此作再次现身拍场时,拍卖行保守地稍微加了一点价格,给出了1.2亿—1.8亿元的估价,没想到却遭遇了流拍,巨作与藏家失之交臂。
  此作的流拍反映出什么问题呢?一、买家、藏家继续保持理性。文物艺术品拍卖是买卖双方互相博弈的一个过程,卖家和拍卖行希望拍品卖出高价,赚取更多的利润和佣金;而买家、藏家在购买一件艺术品之前,会下功夫对其进行深入研究,在繁复权衡后作出是否购买的决定,尤其是对于有拍卖纪录的高估价拍品更是如此。近几年在市场的带动下,对拍品的挖掘研究氛围十分浓厚,买家、藏家显得更为理性。二、市场的进一步调整为高估价拍品的成交带来一定的压力。艺术品市场调整已经持续了多年,2020年新冠疫情的突如其来更为艺术品市场走出波谷带来不小的阻力。市场上的高估价拍品屈指可数,市场持续调整形势下,这些拍品的成交必定会遭遇更为复杂的情况,不会像以前那样显得轻而易举。
  那么,今年春拍市场不温不火、波澜不惊,市场参与者就要灰心、丧气了吗?答案是否定的。风雨之后会有彩虹,波澜不惊中蕴藏着希望。
  笔者注意到,为了应对不利的市场形势,自年初以来,一些大型文物艺术品拍卖行转变思路,放下身架,主动出击,从原来的只到北、上、广等一线城市征集拍品,改变为今年将藏品征集的城市范围扩大到天津、南京、杭州、济南、厦门、泉州等新一线、二线城市。与此同时,拍卖行更加重视网上直拍、延时拍等网拍方式,方便买家、藏家购买拍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