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A-
微信 朋友圈 微博

01版:晚报一版

02版:晚报二版

03版:晚报三版

04版:晚报四版

05版:晚报五版

06版:晚报六版

07版:晚报七版

08版:晚报八版

返回 2021年11月19日

佛坪藏国宝——大熊猫

天水晚报      2021年11月19日     



  □白忠德

  我的家乡佛坪是陕西人口最少的县,可在外界影响很大,甚至飘到海外。带来名气和荣耀的,不是别的,正是国宝大熊猫。
曹 庆 摄
  那年我从乡下到县城读高中,坐班车刚过肖家庄,就看到远处有个顺坡砌就、高低错落、红白相间的建筑群。乡下生活的我,见识自是短浅,哪见过这么宏伟的建筑,便心生敬畏与震撼。
  上中学后,听老师说这个神秘的地方就是佛坪自然保护区的院子,是专门保护大熊猫的。学校就在保护区北隔壁,相距不过百十米,我们经常到保护区院子看电影,院门高大得很,好像终年敞开着,人可自由出入。院子办公楼旁边放着一个钢筋焊成的铁笼子,从那里传来“嗷——嗷”的叫声,吸引着我们走近笼子。圈在笼子里的是头黑熊,我们那里叫黑子,周身是墨团,只在胸膛补一片白布。我是第一次见黑熊,它在笼子里不安分地转过来转过去,有时用脚掌牢牢抓住四周钢筋,让身体悬空起来。它是怎么被抱进笼子,我一概不知。
  我以为,佛坪的熊猫是秦岭熊猫的缩影和代表。这么说是有依据的:文献记载野外捕捉到的第一只秦岭大熊猫来自佛坪,世界第一只棕色大熊猫发现于佛坪,中科院秦岭大熊猫野外研究基地、陕西珍稀动物抢救饲养研究中心野化培训基地落户在佛坪,著名大熊猫研究专家雍严格是土生土长的佛坪人。全国有67个以保护大熊猫为主的保护区,国家林业与草原局直属3个,佛坪便在其中。佛坪还与珠穆朗玛峰一道加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生物圈保护区网络,当年看到这条新闻可是让我兴奋了好几天。
  我更是自豪于佛坪熊猫的数量、密度、可遇见率。秦岭地区生活着野生大熊猫345只,佛坪有130多只,占到种群总数的三成左右。老的、小的、男的、女的,居住紧凑,它们的身影便容易被我们的眼球逮住。它们是自由的、康健的,不受束缚的。
  众多媒体记者,包括四川电视台也舍近求远,来这儿拍摄野生熊猫。中科院动物所魏辅文院士曾深有感触地说:“在四川待了20多年,只在野外见到几次大熊猫,自打1998年来到秦岭,年年看到它们。佛坪为我的院士之路打下了坚实基础。”
  作为“世界公民”,佛坪的熊猫胜任了“友好使者”,沟通着世界与秦岭。从佛坪走出的熊猫艳艳、弯弯、希希被送往德国柏林动物园、比利时皇家动物园展出。它们成为传递友谊、加强合作的桥梁与媒介,让世界知道了陕西佛坪,了解了秦岭大熊猫。1985年10月19日中午,佛坪野生动物保护站职工陈玉贵、高本周冒雨在蔡家沟山林巡逻,在北坡朝阳的一个扇形崖洞里,发现了熊猫妈妈和幼仔。熊猫妈妈周身发抖,幼仔仅会蠕动,嗷嗷直叫。佛坪县相关负责人带领兽医、工作人员,驱车70多公里,再步行30多公里,赶到现场。当时长方形的洞顶不停滴着水珠,洞底凹处积着水。他们先把积水排干,然后投放竹叶、甘蔗、甜稀饭、水果糖,引诱它进餐。幼仔从有声到微声,从蠕动到微动,他们见情况十分紧急,决定将它抱出洞进行人工饲养。
  熊猫妈妈已经病饿交加,没有能力护仔。幼仔被顺利抱出洞,放进一个垫着棉衣的竹篮。它饿极了,含着用竹叶卷成的“奶嘴”,“咕嘟、咕嘟”一气儿喝完300毫升奶汁。压在人们心头上的石头,这才落了地。
  幼仔是雌性,让人养了,熊猫妈妈却滴水未进。他们反复投食,它才伸出右前肢抓住甘蔗吃起来。5天后,熊猫妈妈抛下孤苦的女儿,离“家”出走,再没回来。人们只得将幼仔运回县野生动物保护站进行饲养。每天定时做健康检查,采集尿液、粪便,到医院化验寄生虫、虫卵、血液,记录大小便形态、数量、次数、时间。幼仔度过了危险,健康地成长起来,两月时体重达4.17公斤,一年后长到30多公斤。
  大家称它艳艳,佛坪叫这名字的女孩很多,都觉得亲昵。1987年,艳艳来到筹建中的陕西珍稀野生动物抢救饲养研究中心。工作人员对它特别宠爱,对它是有求必应,渐渐把它宠成一个贪吃的孩子。艳艳发育得太丰满了,肚子又圆又大,远远看去像个黑白相间的皮球。它动作麻利,爬树快捷,想吃东西的时候,一双眼睛深情地盯着你,没人忍心给它减肥。
  1995年,我们选送一只大熊猫到德国柏林动物园合作繁殖。这时艳艳刚满10岁,娇憨可爱,赢得德国人民的欢迎和喜爱,可谓魅力“倾国”。艳艳被人们捧在手心,一举一动受到媒体关注。许多游客专程来看望这个“镇园之宝”,对其熟悉程度甚至超过专家,还有些参观过的外国游客念念不忘,回去后不断写信询问。
  柏林动物园把艳艳视作掌上明珠,给它的卧床安装自动显示秤,随时掌握体重数据,供喂食时参考。每天吃的竹子,是定期从法国专机空运的,还要经过冷藏消毒,保证食物新鲜卫生。艳艳进食的模样最逗人,懒洋洋地躺着,抓起一根竹竿,把叶子一片一片摘下来,卷成大拇指粗的卷子,喂进嘴里,有滋有味地嚼着。吃饱了,就四仰八叉躺下来,将脊背贴在地上,眼睛微微闭上,嘴巴却张开,伸出粉红色的舌头,悠闲极了。
  大熊猫是国宝,棕色大熊猫更是国宝中的美人。1985年,世界首只棕色熊猫丹丹走入人们视野,惹得海内外“猫迷”们把目光盯向秦岭,秦岭大熊猫一下子火了起来。从那时到现在,人们在秦岭见到棕色个体8次,其中6次在佛坪,2次在洋县境内。
  佛坪那里建起了两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即佛坪保护区和观音山保护区,把县境内西北、东北部很大一片地划出来,专供熊猫们舒适、自由、平安地生活。其中佛坪保护区管理局依山而建,石砌的环形护坡蜿蜒,一幢幢楼房拔地而起,绿树成荫,竹篁滴翠,俨然是一座城堡,人称秦岭深处的“布达拉宫”。
  步入保护区,尽情领略大自然赐予秦岭生灵的博大、壮美与神韵。就像走进秦岭深处,蓝天如洗,森林繁茂,溪流清澈,野花小草缀着露珠,一片勃勃生机。
  熊猫是世界上很温情的动物,人人都想一睹风采。然而,野外看熊猫却很费时费力,要选合适的季节,还要碰运气。有时翻山越岭,风餐露宿,奔波十天半月也难觅芳踪。如今,人们可随时到佛坪大坪峪目睹其风姿,这里建成了陕西唯一的秦岭大熊猫野化培训基地。熊猫们在这里悠闲游荡,上树休憩,抱竹觅食,荡起秋千,池中沐浴,追逐嬉戏。你瞧,这小日子过得多滋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