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A-
微信 朋友圈 微博

01版:晚报一版

02版:晚报二版

03版:晚报三版

04版:晚报四报

05版:晚报五版

06版:晚报六版

07版:晚报七版

08版:晚报八版

返回 2022年10月13日

植物的力量

——读花间博物考察旅行笔记《洛克线植物记》

天水晚报      2022年10月13日     

  收到花间老师的《洛克线植物记》有些日子了,一直没有腾出时间来看。周六休息,午觉后终于拿起书,一口气读完,已经晚上八点半了。
  图片只是略看,文字是精读,但阅读速度也快,可能没有细细品味。
  合上书的那一刻,我还是迫不及待地敲下这些文字,有很多感想,抓紧记录下来。
  在此之前,我不认识花间老师,更不知道“洛克线”在哪里?第一次听到“洛克线”这个词的时候,还以为是个国外的地方。当然,后来在仔细阅读了花间老师的分享内容,才有了大概的了解,原来“洛克线”在青藏高原。
  翻开本书,首先让我受宠若惊的是扉页花间老师的签名以及“王俏平老师批评”几个字。这应该算是一个乌龙了,因为花间老师并不认识我,他不知道他的书赠予何人,可能见我收货地址在研究院,以为我是个老师,并不知道我只是个年纪轻轻的在读学生。对本书内容比较客观的介绍,其他读者说得很多了,我就不说了。我主要讲讲这本书对我本人的特别之处,以及我个人比较主观的感受。
  最开始看到快递从天水市发出的时候,我还很疑惑,为什么会是天水?看了本书内容才惊觉,原来花间老师也是甘肃人,竟然和我是老乡。我是甘肃省定西市陇西县人,与天水市相邻。虽然花间老师书中没明确说自己是天水人,但我从书中“与甘南相近”的描述以及快递发出的地点推断应该是天水了。得知此事后,对作者更有亲切感了,也有一种自豪在里面。
  书里有段作者触景生情的话,也可以佐证:
  “我到底算哪里人?异乡人?离乡人?当这个人在四川地界看到甘肃薹草,是什么感受?薹草能听懂乡音吗?哦,异乡人,你一生被甘肃送行,也被深圳的大榕树挡在门外!”
  看来花间老师老家是甘肃,后来生活工作在深圳了。
  虽然本书的书名是植物记,但实际上内容远远不止关于植物,或者说,书中让我最震撼、最开阔眼界的远远不是植物。
  本书让我知道了洛克与“洛克线”,知道了“洛克线”沿途的地质地貌,风土人情,知道了徒步旅行是怎么回事。
  花间老师用优美的语言精准地描述了所见所感,充满诗意地抒发了沿途的所思所想,这些文字再加上精美的图片,让我如亲临现场般体验了一遍“洛克线”徒步之旅。
  而植物,只是旅途中万千所见中的一员,是旅途的目的之一。
  花间老师还有一个身份是诗人,所以他看待植物的视角完全不同于普通的植物爱好者,更不同于植物学家。他会用更加感性化的语言,更加丰富多彩的形容词,去描述植物带给他的整体感受和印象。“生命力极强的苔藓,在这个春寒料峭的初夏,金黄地包裹在石面上,雪层杜鹃的紫红色小花,密密麻麻的,你忽视它,它却紧抓着你的眼球不放。”
  “那缝隙里有几株盛花怒放的全缘叶绿绒蒿,黄色花瓣被几天的雨水浸泡,变成半透明的丝绸。石缝里是一处避风的温室,此处生长的植物时令比常境要提早不少。”
  “暗绿紫堇,只是伸出两枚小叶片,却擎举出相对于自身壮硕得很多的冷颜紫色小花。”
  “云南葶历,一边长个,一边开花,沉着优雅,你看不到慌张。”
  “它(天南星植物)没有叶片,花色在淡红到白到绿之间过渡。有哪个画家可以调配出这种颜色?红绿撞色张力十足,又强烈又矛盾,但经过自然这只大手的拿捏降伏,变得如此祥和。”
  “大王马先蒿、华丽马先蒿,很有情侣相。大王马先蒿果真有王者之气,但牛哄哄的,我不甚喜欢;华丽马先蒿有点艳俗,也不是我的菜。”
  当然,除了诗人,作为博物学家,他丝毫不乏严谨和科学,查证了所有植物的正式名与拉丁名。
  花间老师清奇的脑洞,丰富的想象力,以及些许的幽默感,经常让我在阅读过程中会心一笑。比如:
  “这些晨叶上的露珠,那么晶莹剔透,怎么就会落到我的脏鞋子上……”
  “太蓝了,这天空,蓝得让人心生羞愧,都不好意思多看几眼。”
  “我经常觉得,研究自然科学的专家就像圣贤老子,之乎者也,在他们口中,发音成了界门纲目科属种……开玩笑的……”
  本书还有一个特点:每一天都有一个轨迹地图,也有旅途的总路线地图,这能很好地协助读者在空间上对书中地点有清晰的定位。读完本书再回看首页地图的时候,你甚至可以记得作者在每一处地点大概发生了什么事。地图上的轨迹线就像故事线一样把整本书都串联起来了。
  旅途不全是美好的事,可以说大部分都是糟心事,但正是遭遇了这些事情,才能凸显出美好事物的珍贵。什么是好?什么是坏?花间老师在路上一直调整着自己的心态,把迷途当作额外的馈赠,不断感恩、释怀和原谅遇到的人和事。
  人们歌颂和赞扬青藏高原的美丽,但也经常被它险恶的环境弄得狼狈不堪。大自然没有感情,它就是它,它就在那里,美丽也好,壮观也罢,它不会因为你欣赏它,就对你敞开怀抱;也不会因为你讨厌或者忽视它,就改变自己。从大自然中获得愉悦也好,遭受痛苦也罢,都是人类自己的选择,是一厢情愿的事,甚至可以说是自作多情。
  若是只有一个人对一块地自作多情,未免显得寂寥了些。若是千千万万的人前赴后继,对同一块地多情,致使千千万万的人之间因这块地而产生了灵魂的链接,那便有趣很多了。
  总的来说,这是一本很棒的书,阅读本书不仅扩充了我的知识面,而且有种洗涤了灵魂的感觉。
  对植物、青藏高原、洛克、徒步旅行、博物学、自然界、甚至人生与哲学等其中之一二感兴趣的人,都可以去阅读。

  (《洛克线植物记》花间著,重庆大学出版社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