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A-
微信 朋友圈 微博

01版:晚报一版

02版:晚报二版

03版:晚报三版

04版:晚报四报

05版:晚报五版

06版:晚报六版

07版:晚报七版

08版:晚报八版

返回 2022年10月14日

吴明明:我们村的十年蝶变

天水晚报      2022年10月14日     



  详情请扫二维码
  金秋时节,记者走进秦州区玉泉镇王家磨村,高楼林立、道路整洁、环境优美、人群熙攘,处处呈现着生机和活力。王家磨村容村貌发生的巨变只是近几年的事情,旧村改造之前可不是这样。
  作为村主任的吴明明看着村委会办公室墙上挂的“2002年——2017年村庄安置状况图”感慨良多。他说:“要不是借着国家惠民政策和我市城市改造的东风,我们再有三辈人都建造不了现在这么美丽的新农村。现在我们的村民住在楼房里,过着和城里人一样的生活,村民的精神面貌也发生了巨大改变,这样的改变我们都看在眼里。”
  在吴明明的记忆里,2009年前,村里山地多,川地少,村民只能自家种一些小麦、玉米、蔬菜等,所以村民的家庭条件也确实不太好,如果谁家能盖一个二层楼那都属于村里的地标性建筑了。
  2002年至2005年,担任村文书的吴明明,面对一年仅有两万余元收入的村集体经济,当时三十多岁的吴明明也是急在心头。村集体经济没有钱,村民家里生活不太好,每年向村民家里收取每户十元的垃圾费是村干部最为头疼的事情。
  “其实我也很理解大家,毕竟当时大家手头都不宽裕。”说到这里吴明明皱了皱眉头。吴明明是土生土长的王家磨村人,学过建筑的他一直想着为村里做些事情,因此他放弃了高薪,跟着村两委班子,利用自己的专业参与村上通水、修路、建小学等项目建设。2005年因家里有事他辞去了村文书的工作,但作为党员,又是村民代表的他虽然没有担任职务,村上只要一有事情他都会参与。
  2009年村上开始征地,他也利用自己的专业,通过卫星定位系统将村上被征用土地进行了精准测量,那年村上的川地全部被征,村民手头都拿到了补偿款。没有了耕地,许多村民便外出打工,也从那时起,村里的村容村貌发生了很大变化,家家户户盖起了小二楼。2012年村上拆迁,祖祖辈辈生活在农村的村民,没有住过楼房,看着眼前盖好的安置房,不敢进去住,害怕要交钱。直到看着第一批入住的村民,住在装修好的屋里,吊顶、灯具、橱柜、油烟机、热水器、卫生洁具等一应俱全,再也不用扫院、填炕的时候,第二、三批拆迁的村民高高兴兴地搬进了新家。
  2021年吴明明又担任了村上的村主任一职。十年来,吴明明亲眼见证了村子翻天覆地的变化,“变化特别大,进步特别快!我们从一个农民变成一个市民,家乡从农村变成了城市。现在走进我们王家磨的生活区域,感觉比大城市还要好,老百姓们都觉得像做梦一样!”吴明明说。
□新天水·天水晚报记者 安蓉
记者手记
  今年56岁的吴明明见证了村上这些年的巨变,用自己所学的专业为村上的发展默默付出着,用他自己的话说:“看着村民过上好日子,是我最高兴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