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A-
微信 朋友圈 微博

01版:晚报一版

02版:晚报二版

03版:晚报三版

04版:晚报四报

05版:晚报五版

06版:晚报六版

07版:晚报七版

08版:晚报八版

返回 2022年10月28日

秦州区沿川村“人民食堂”:

让留守老人吃上热乎饭

天水晚报      2022年10月28日     

  本报讯【新天水·天水晚报记者余碧波】“今天的手擀面真好吃,还有胡萝卜丝和咸菜下饭,公家对我们真格好呀。”近日,秦州区娘娘坝镇沿川村76岁的独居老人杜富善在村里的“人民食堂”里,和老伙伴们一边吃午饭,一边聊天。
  创办于今年9月29日的沿川村“人民食堂”是专为本村留守老人开办的公益性食堂,也是秦州区首家由村集体创办的老年人养老服务公益性机构。
  杜富善的孩子常年在外打工,自老伴去世后,就没吃过一顿正经的热乎饭,不会做饭的他,要么清水煮挂面,要么一口干馍一口茶胡凑合。用他的话说,就是“能把命吊住就行。”自打“人民食堂”开张后,他每天都能吃上可口的热乎饭,筷子一提碗一端,心里“霸外暖和”。
  “我们村独居老人较多,他们普遍面临‘做饭愁’‘吃饭难’的问题。”沿川村党支部书记何天许说,村两委班子在日常走访中发现,不少留守老人有时做一顿吃三顿,生活质量较低。为了能让村里的老人有个幸福晚年,让他们的子女在外安心挣钱,今年年初,由村委会牵头,联络本村爱心人士捐资,创建了“沿川村老年人互助照料活动中心”,并配备了“人民食堂”。
  记者在食堂看到,两名公益性岗位人员按照多数本地老人的生活习惯做饭,午餐做手擀面并配有下饭菜,晚餐荤素搭配不少于四道菜。饭做好后,他们像对待自己的家人一样为老人们拿碗筷、打饭、端菜。
  “食堂的饭好吃得很,有馒头、手擀面、炒菜,他们把我们当自己的父母一样看待,没想到我们孤寡老人还能享这清福。”78岁的五保户坚中有说。
  “人民食堂”自开办以来,坚持不盈利原则,为本村25位老人提供用餐服务,每位老人每月只需交200元的费用,便可享用一日三餐,五保户则可以免费用餐,费用不足部分由民政补助和爱心捐助补充。
  “基层党组织就是要想办法为民办实事,让他们真切感受到共产党就是为人民服务的,把食堂命名为‘人民食堂’,目的就是把党的关怀和社会关爱有机融为一体,探索出一条适合农村老年人养老的好路子,体现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和初心。”何天许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