晶莹雪岗层叠叠 旅人渡关行瑟瑟
——马琬《雪岗渡关图》寻幽
天水晚报
2022年10月28日
□ 范美俊
该画以水墨烘染的方法展现了山中雪景,作者是元代画家马琬。
图中层峦叠嶂,有苍松、寒林、屋宇、城关、流泉、行人点缀其间,构图繁复,场景宏大,动静皆有,犹是北宋全景山水之格局,但勾皴简括,多采用水墨烘染,在山石的上部及屋顶留白以示积雪,有黄公望《天池石壁图》《九峰雪霁图》的影子。
宋画尚写实,而元画渐趋写意。宋画追求完美,勾皴擦点染都不遗余力,而元画渐趋文人画的简练。“元四家”中,王蒙之画繁杂,但物象渐趋写意式的抽象;倪瓒的构图、笔墨皆简,但场景不大,多是“一水两岸”式;吴镇擅画渔父等水岸场景,构图常用阔远法有旷逸悠远之趣,笔墨喜干湿笔并用,显得松秀空灵;黄公望则水墨勾皴简练,构图宏大繁复。
显然,马琬受黄公望的影响颇大,该画构图谨严,布置精致,勾皴简括,笔墨浑厚。渲染上,以淡墨层层积染,墨气浓郁润泽,山体层次分明。可能是顾及树木整体的美感,也可能是大雪后数日积雪已经化掉,树顶并无留白。唐代流行以“洒粉法”弹落密集的白点,以示飘雪,而王维崇尚“水墨渲淡”,其《雪溪图》《江干雪霁图》等用水墨烘染法留白处示雪。马琬这样的处理也略有遗憾,难以分辨出是雪后,还是雪时。另外,该画天空处暗淡,较好衬托出雪岗之明亮晶莹,但也无法分辨出是白天,还是雪夜。
更遗憾的是,该画死板有余而灵动不足,尤其是山峦的叠压褶皱,形状及面积都相差不多,除了远山及山崖之下虚写,到处都是较为清楚的凝重山石质感。全画也缺乏一定新意,自己闭门造车的主观处理要更多些,虽是偏工的山水,倒也符合元代文人画家的理念。图中自题:“雪岗渡关,文璧为彦明作。”其同门师友贝琼,有诗怀念他:
长忆秦溪马文璧,
能诗能画最风流。
酒酣落笔皆天趣,
剪断巴江万里秋。
马琬,生卒年不详,元末明初画家。字文璧,号鲁钝生、灌园人。出生于秦淮(今江苏南京),元末客居松江(今属上海)。明太祖洪武三年(公元1370年)被召进京,出任抚州知府。少年时曾就学于杨维桢,杨推其画因而名望甚高,“三吴人以重金购之”。其工诗文、书法,善画山水,笔墨清润,时有“三绝”之誉。史载他山水师董源、巨然,然而从其传世之画看,受黄公望的影响更多。
元·马琬 《雪岗渡关图》
绢本墨笔 125.4×57.2cm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