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莲说》教学设计
教育周刊
作者:
新闻 时间:2020年09月06日 来源:教育周刊
教材分析:
《爱莲说》选自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第四单元第16课,文中“莲”的形象寄寓了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君子之风。
同时表达了作者对追名逐利、趋炎附势的恶浊世风的鄙弃。教材选编这篇文章,意在让学生学习名家名篇,在反复诵读中体会作品精美的语言,领会文章内涵。
学情分析:
七年级学生初步掌握了一些文言文的学习方法,他们的审美意识、道德志趣等正处在启蒙阶段,所以遵循语文工具性和人文性统一的原则,本节课既是对文言课文学习的实践探索,又是对学生审美情操的启迪陶冶。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积累文言词语。(知识与技能)
2.学习课文托物言志的写法。(过程与方法)
3.品味文章语言,品评文中“莲”的君子形象,了理解作者“以莲自况”,对美好人生品格的追求。(情感、态度、价值观)
教学重点:品味文章的音韵美,理解莲的“君子”形象。
教学难点:托物言志手法在文中的运用。
教学方法:诵读法、小组合作探究法。
学习过程:
一、激趣导入
莲,荷花,也称芙蓉、芙蕖。因其容姿清丽,气质脱俗,一直是中国文人心中一个诗意饱满的形象。爱莲,咏莲也是文人墨客一种特殊的情结和志趣,古往今来,有无数赞美莲花的诗句,请同学们以“莲”为题,来一轮诗词飞花令。
(教学设想:通过激趣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结合回忆背诵莲花的诗句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活动中,做好课前热身。)
二、解题明意
说:是古代的一种议论文的文体,可以直接说明事物或论述道理,也可以借人借事或借物的记载来论述道理。《爱莲说》就是说说爱好莲花的问题。
三、预习反馈
1.字音测评
蕃 周敦颐 不蔓不枝 出淤泥而不染 噫 鲜有闻 予独爱莲 濯清涟而不妖不可亵玩焉
2.词语释义
亭亭 亵玩 隐逸者 君子 噫 鲜(xiǎn)有 宜乎
(教学设想:通过检测让学生了掌握生难字音、词意,为下一步的学习夯实基础。)
四、课文赏读
(一)诵读音韵美
一读,读准字音 二读,读出节奏 三读,读出情感
(二)品读形象美
活动一:小组合作探究:
1.在文中划出直接描写莲的句子。
2.分析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描写莲花的?
表现了莲花怎样的品质?
活动二:交流反馈:
生长环境: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洁身自好)
体态:中通外直、不蔓不枝(正直通达)
香气:香远益清(美名远播)
风度:亭亭净植,可远观,不可亵玩焉(志洁行廉)
(三)研读意蕴美
作者仅仅是写莲吗? 他与莲花有什么渊源?
他为何将莲比喻成君子?
教师补充周敦颐相关资料(略);
点拨:作者赞美莲的优美的形象和高贵品质,表达自己洁身自好的君子之志,抒发了对追慕富贵的恶浊世风的鄙弃之情。
(教学设想:从美读节奏到品读形象再到研读意蕴,层层深入,引导学生由表及里从内到外的理解“莲”的形象。)
五、质疑释难
课文中还写到了“牡丹”和“菊花”为什么呢?
学生各抒己见,教师明确托物言志的写法。
(教学设想:鼓励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可以锻炼学生的质疑精神,在此基础上培养学生主动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作业设计
运用托物言志的手法,写一种自己喜欢的花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