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着汪书记学英语
教育周刊
作者:
新闻 时间:2020年09月06日 来源:教育周刊
1978年秋,老校长汪都恢复了职位,重返市一中上任了校党支部书记,他一上任,首次设置了英语班。亲自担任了班主任和授课。第一天上英语课,他既表示了道歉,又表示了欢迎和感谢:“同学们呀,你们受委屈了,被耽误得时间太长了。但是,我非常感谢你们让我重新当了老师。欢迎你们跟我学习英语。国家急需外语人才呀。”
十年文革之后,我们的英语基础可以用“寥若晨星,寒腹短识”形容也不过分。有些同学往往会混淆化学方程式和英语句子,因为它们都是字母组成,看似很像双胞胎。
英语班设置在汪书记的办公室。办公室嵌入一个四合院式的办公院内北边正中间,由办公区和小套件组成。我们每天早晨先去办公区上一节英语课,再去教室上其它文化课,汪书记便开始办公处理学校党政事务,召开领导班子会议。下午我们结束了其它文化课后,又要去办公室上一节英语自习课。
下自习的时间不定,直到学生做完英语作业,能够准确无误地背写下英语单词和句子之后,没有任何疑难问题时,汪书记才起身和学生一起回家,一边走,一边风趣地交谈,总会带着关切的语气告诉学生说:“你们跟着我吃苦了,可不要累坏了身体,以后还要靠身体生活工作。”此时,我们心里总是灌满了蜜水般的,甜丝丝的,抱着久违的走进大学的梦想,憧憬着人生的归宿。
我们很清楚,十年文革之后,汪书记珍惜着重返讲台的使命,我们也珍惜着能够赶上恢复高考的运气。于是,历史赋予两代人的共同点就这样拆除了代沟,创造着佳话。
七十年代末,天水冬天雨雪比较多,每逢下雪,南北山川白雪皑皑。家家户户的院落天寒地冻,滴水成冰,室外的自来水龙头被电焊焊住了似的,需要架起柴火烧烤才勉强滴水,渐渐融化管道里的固体冰柱。这时的我们没有在老师的要求下,悄悄地凌晨五点起床,晚上十二点睡觉已经是家常便饭了。
十一月的一个凌晨,我借着昏暗稀少的路灯灯光准时开始晨读了。忽然间马路上传来了跑步声,我便马上朝学校方向跑去。刚转过平时走惯了的一个拐角,我就一头碰在汪书记的怀里。他跑在跑操队伍的最前面,微笑着轻声说“不急不急,注意安全。”英语课开始了,该上安徒生的童话故事《卖火柴的小女孩》,学生轮流读完单词,阅读完课文之后,汪书记开始富有感情地大声朗读起课文,带着富有同情怜悯的语气,我们脑海里浮现出冬天的动人画面:刺骨的寒风里,富人们全家团聚、欢庆圣诞节,卖火柴的小女孩却在清冷的街头流浪,几次划着火柴取暖,在微弱的火柴光中看见的是暖烘烘的火炉,香喷喷的烧鹅等等还有疼她爱她的奶奶,她多么向往这一切啊!跟随者朗读声,我们的心里为小女孩的悲惨命运感到十分难过,也为我们有暖烘烘的火炉陪伴而自豪,也为和汪书记的碰撞感到尴尬窘迫。
但是,当我慢慢地抬起头时,汪书记的目光里饱含着一种慈祥,说“我们现在有火炉,比小姑娘的遭遇好多了呀。”说罢,他的目光和我的目光相遇,让我在他的目光里读懂了安慰,鼓励与希望。于是,我悬着的一颗心踏实了,不再回忆了。快下课了,汪书记看了看墙上的钟表,说:“你们要用一年的时间弥补十年的损失,我作为教师,为你们受到的耽误感到难过。你们可千万不要超越身体的底线去拼命。要早起早睡,注意休息。”我心里知道他是在告诫我,关心着我,如同一位爷爷关爱着孙子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