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版/ 06版:日报六版 /下一版  查看本版大图
 
 


“我是追赶西部太阳的骆驼”
——与西部画家赵万顺面对面本报记者 吴莎莎

作者:


  步入华夏艺术馆,扑面而来的墨香把我们从暑热中解脱出来,这里正在进行中国名家书画展,满堂名家名作荟萃,徜徉其间,浓郁的文化气息沁人心脾。
  
“天水农村虽然经济落后,可是文化盛行……不管家里再清贫,大堂之上也要挂一幅名家的书法作品,这就是天水老百姓骨子里最朴素的精神追求。”
  
  “你来得巧。又到伏羲节了,中国美术家协会天水创作写生基地就是在去年的这个时候在我们华夏艺术馆成立的。”赵万顺说,带着他惯常的微笑。“天水有灿烂的历史文化,但在现代文化蓬勃发展的情况下,天水的现代文化发展可以说是滞后了,近年市委、市政府提出要建设特色文化大市,打造文化名城、旅游名城,以传承优秀文化,使天水成为悠久的历史文化和现代文化相交融的西部名城。因此在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为发展天水的文化艺术,我们用了整整两年的时间奔走于中国文联和中国美协,做了大量工作,在2014年伏羲文化旅游节前夕,终于获准成立了中国美术家协会天水创作写生基地。”
  中国美术家协会天水创作写生基地不仅为伏羲文化旅游节增添了艺术的亮点,更为天水文化艺术发展添加了新的动力。一年来,在中国美术家协会天水创作写生基地开展的十几次送文化下乡活动中,赵万顺带领西部画家走进甘谷、张家川、秦安等县区,走进天水师范学院,走进甘肃银行天水分行等企事业单位,为老百姓写字画画8000余副,给群众送去了宝贵的精神食粮。并举办“丝绸之路上的文化元素”讲座、“大学生创业与文化”讲座等交流研讨活动十多次,丰富了市民的精神文化生活。
  “我们天水地区的农村虽然经济相对落后,可是文化盛行,人民淳朴勤劳。在农村,不管家里再清贫,大堂之上也要挂一幅名家的书法作品,这就是天水老百姓骨子里最朴素的精神追求。”赵万顺说。
  除了用艺术创作回报天水这片热土上的老百姓,中国美术家协会天水创作写生基地成立一年来,还举办了十几次颇具影响力的全国名家书画展,累计接待观众20000余人次。其中,“笔相天水——当代中国画名家天水三人行(李可染画院执行院长、中国国家画院研究员、李可染之子李庚;中央美院中国画学院副院长姚鸣京;中国美协理事、《美术》杂志社副社长张文华)作品展”,“哈密书画院走进天水”书画展,广州美术学院中国画学院院长张彦及教授、研究生写生展,中国画大师黄胄的学生李尧天作品展,中国美协“送欢乐·下基层”走进天水名家书画展,天水师院美术学院院长贾利珠画展,甘肃晨报总编、油画家戴凌云作品展,中国美协第八届理事会当选理事与历届理事国画展,以及在今年清明期间举办的祭奠中国工艺美术大师、著名画家、赵万顺恩师何晓峰遗作展,在天水文化艺术界引起了强烈反响。
  
“我一边搞企业,一边沿着艺术大师的足迹,走遍天山南北,追随黄胄大师的精神,寻找我艺术创作的元素和文化符号。”
  
  赵万顺是土生土长的天水人,但是有些人把他称为“新疆画家”,因为他画了二十年新疆。
  “这二十年为什么我没有回家乡呢,因为新疆是我从小心里的一个梦,关于艺术的梦。黄胄大师的万张画稿,王洛宾的千首民歌,不仅让世界认识了中国的西部,也为众多像我一样的艺术追随者描绘了一个山川壮美、有着多彩民族文化的大美新疆。正如中国美协主席刘大为所言,‘新疆是艺术家的天堂,是画家的摇篮’。”赵万顺说。“1993年,甘谷县政府把我派驻新疆,成立甘谷县人民政府驻新疆办事处。当时甘谷十年九旱,‘迁出一口人’就是‘救活一条命’,我们的任务就是把甘谷的剩余劳动力迁到新疆,一共迁过去3万多人,并帮助他们生存下来,脱贫致富。接着我在新疆就地办企业,一办就是二十年。我一边搞企业,一边沿着艺术大师的足迹,走遍天山南北,追随黄胄大师的精神,深入高原、深入牧区、深入各民族群众,寻找我艺术创作的元素和文化符号。”
  说到创作,说到新疆,赵万顺神采飞扬,言语中涌动着艺术家特有的激情。壮阔的天山、广袤的隔壁、无边的沙漠、多元的民族文化……在新疆这片土地上交融,新疆如一个长养在原野的少女,既有野性的纯美,又有天然的清澈,神秘而诱人,令人神往。在这里,赵万顺的艺术灵魂被震撼人心的美开启了封印,喷薄而出的灵感成就了他的艺术人生。
  “我在新疆寻找到了我的艺术平台。在新疆当地政府的关怀和支持下,2001年成立中国美术家协会新疆创作中心。当时中国美协的全国创作中心有八个,新疆排第三。这样我就有了弘扬西部艺术和文化的平台,办了几百场展览和活动,并且借助艺术的平台,参与慈善事业,中国美术家协会新疆创作中心带领艺术家走进基层访贫问苦,走进军营、哨卡,走进牧区,为老百姓写字画画,通过举办慈善拍卖活动,拍卖著名画家的作品和我的作品,在石河子成立了希望小学,我们画家要为社会做一点事情。”赵万顺说。
  然而,了解赵万顺其人的人都知道,赵万顺做的可不仅仅是“一点事情”。从1998年开始,他便开始无偿资助东南沿海的书画家来西部写生、举办画展、出版画册;他成功举办了中国美术家协会创作中心西部工作会议;他创立了新疆华夏艺术馆,发展和支持新疆的公益文化、慈善事业;甘肃舟曲灾情发生后,他组织举办了名家书画大型慈善拍卖会,筹得善款80.52万元;2011年,他看到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播出的“快乐好人阿里木”的事迹,便于当年发起了名家书画慈善拍卖活动,拍得善款38.15万元为阿里木购买了一套住房;他和天水文联共同举办扶贫拍卖会,筹得善款30余万,捐赠给甘谷八里湾小学修路……十几年来,赵万顺累计为慈善事业投入近千万元。2014年,赵万顺荣获了第二届“中华慈善突出贡献(个人)奖”。
  
“作为一个画家,为文化艺术的发展和慈善事业尽微薄之力,我快乐。”
  
  “企业家、书法家、收藏家、慈善家”是人们赋予赵万顺的“标签”,然而在赵万顺看来,“画画”才是他的根本。
  在画界,赵万顺以创作反映新疆风情作品闻名,在他四十多年的绘画历程中,除拜师著名花鸟画家何晓峰之外,还先后师从山水画家郭文涛、人物画家龚建新研习花鸟、山水、人物画,并经刘大为、冯远、斯同亮、尼玛泽仁等名家指导,其作品多次在国内外展出收藏。
  “我不在意手法和流派,却坚信艺术是现实最真实的镜子。”这是赵万顺对艺术最质朴的理解。
  “讲究立意,构图精心、巧用笔墨,既注重继承传统,又力求在绘画语言和笔墨技法上的推陈出新。”这是美术评论家对赵万顺画作给予的评述。
  “反映现实”,既是赵万顺的艺术追求,也是对赵万顺艺术人生的真实写照。
  “天水就是艺术的沃土。”赵万顺说,“这里的人民热爱艺术。2006年,中国美术家协会在天水金龙大酒店举办全国美协会议。期间,中国美协主席刘大为说,‘文化灿烂了天水。天水在伏羲女娲远古文化的奠基下,民风厚朴,底蕴深厚。这里的文化艺术普及之广,百姓热爱之深,在全国都很难的。希望全国的画家多来看看天水,因为这里是华夏文明的发祥地’。”
  “天水,曾经是水草丰茂的畜牧地,曾经硝烟弥漫的古战场,曾经诞生伏羲、女娲、轩辕的中华民族发源地,曾经生息着秦人十几代祖先和大唐李氏皇族的地方,脊上背负着久远的渊源和厚重的历史,是一座脉络纵横八千年的古城。作为天水籍的画家,我无比自豪,特别希望全国的艺术家都来西部看看,来天水看看。西部灿烂的文化必将引领更多的画家走进西部,画西部,给今天的丝绸之路经济带注入新的精神,新的文化元素。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构想的提出,代表着西部的崛起时代已经到来,经济社会发展,文化要先行。中国美协主席刘大为说,要画西部的壮美,甘肃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连辑号召我们画家画西部,画丝绸之路,画出民族的精神。”
  可以说,是对家乡的深厚感情,促使赵万顺离开了他的“缪斯女神”新疆,回到天水创办天水华夏艺术馆和中国美术家协会天水创作写生基地,致力于推动天水文化艺术事业的发展、弘扬天水灿烂的历史文化,并热心投入家乡的公益事业。
  “其实我搞企业的目的,首先是让家乡百姓走出贫困,其二,就是为我的艺术创作、文化产业、慈善事业提供经济支撑。因为艺术是我的灵魂,是我心中的女神。在我小的时候,我的艺术女神在蹉跎岁月中枯萎了,那个时候的画家甚至艺术大师,包括我的恩师何晓峰,生活都非常艰难。所以作为画家,我要有经济实力来滋养艺术,使我的‘女神’发光。在新疆办企业使我有能力去追寻我的艺术梦。近年,我回到家乡天水,打造了天水华夏艺术馆和中国美协天水创作写生基地,为全国的画家走进天水、天水的画家走向全国搭建平台,丰富我们的文化精神,发展我们的文化产业。同时,我也在家乡寻找我内心的力量,艺术的元素和创作的激情!”
  2015年,赵万顺作为西部画家的代表人物相继接受了中央电视台《故乡》栏目、《写意人生》栏目的专访,以他对家乡的满腔深情讲述天水。
  “现在,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发展,给我了们西部艺术家新的起点。我要回到十八岁,从天水走进丝绸之路,或许是十年,或许是二十年,我要沿着天水历史文化八千年的脉络,寻找我灵魂深处的梦。我就是戈壁滩上一匹追赶西部太阳的骆驼,”赵万顺说,“只有在天水的土地上,我才能汲取更加深厚的艺术养分。饿了,一把野草,渴了,一汪清泉。因为华夏文明从这里开始,丝绸之路从这里经过,天水文化崛起的时代已经来临,我的梦一定会实现!”
  六月,羲皇故里天水山明水秀,风光正好。一年一度的公祭中华人文始祖伏羲大典让古老的街巷和现代化的城区皆盛装以待,迎接来自全国乃至整个华人世界的热切探寻。因历史文化而闻名于世的古城,焕发着勃勃生机。
  在氤氲满城的文化馨香中,我走进了位于天水金龙大酒店三楼的华夏艺术馆,与馆长赵万顺面对面,领略他的艺术魅力、人格魅力,分享他的艺术人生。
  虽此前已多次专访过他,但每忆起赵万顺的质朴、谦和,以及他对艺术的热爱和执着,都不禁想再次走进这位西部画家的精神世界。
  ◤赵万顺作品《关山夕照》
  ▲赵万顺接受中央电视台《写意人生》栏目组采访。
 
天水日报社天天天水网电子报研发室制作
copyright@2008-2010天天天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