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版/ 03版:日报三版 /下一版  查看本版大图
 
 


“我见证了公祭大典的逐年完善”
——访太昊伏羲祭典保护传承中心主任王来全

作者:


  我2005年就开始参加公祭伏羲大典的筹备工作,当时就在陈展宣传部,负责公祭伏羲大典的祭器,包括旗墩、旗杆、旗的图案都是我参与设计。”6月13日,记者采访时,太昊伏羲祭典保护传承中心主任王来全说,至今参加公祭伏羲大典已经有12年之久,期间,让他记忆最深的是2005年,我市的祭祀活动升格为省级祭祀活动由甘肃省人民政府主办,这对他来说是振奋人心的事情。
  据王来全介绍,祭祖伏羲是中华文化的传承和弘扬,当时对祭祖已经很重视了,但是因为条件限制,只修了祭坛,祭祀广场一直没有扩建起来,到2009年以后,才开始运作,后来把广场上的祭坛搬掉,才形成了在现在的小范围的广场。“尽管是一个小的举动,也给祭祖活动扩大了一个祭祀平台,虽然祭祀广场并不算大,但是,祭祀的程序、严肃性在全国是少见的。”
  以前基本上都在每年改变祭祀平台的基础上进行,邀请的范围、影响力也不是很大,在升格为省级祭祀活动以后,影响力开始逐渐扩大,要求也提高了。到了2010年,所有的细节都按照历史渊源来做,包括祭文夹,封面都是要有龙的图案来装裱,每一个字体、颜色都按照伏羲文化的标准去做,同时挖掘了大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信息,才形成了一个强烈支撑伏羲文化的平台,以达到世界华人祭祖时振奋、崇拜的心情。
  “从2013年开始,又有侨联、侨务办公室、台湾事务办公室、港澳事务办公室、甘肃省人民政府五个单位来联合祭祀,这对于天水来说是很值得骄傲的事情。”王来全告诉记者,2011年以前因为资金限制,祭祀活动也很节俭,年年把旧的东西翻新、改制后再利用,后来慢慢的对安全也越来越重视,在制订相关活动方案的时候,都把安全放在第一位,包括一个小的东西,都要摆放到位,让参加祭祀的人员走起来疏通、舒畅。“公祭伏羲大典不能疏忽一丝一毫,只有做得好了,大家才能感受到中国文化的魅力,增加中国文化的自信,吸引华人、华侨对中国文化广泛传播。”
  对于王来全来说,传统文化就是他的精神支柱。“因为我是专门学考古、研究传统文化的,对中国的古文字有很大的兴趣,能够参加祭祀活动,在我的一生当中,我认为是最荣耀的事情。”王来全说,为了做好公祭伏羲大典的筹备工作,他们有一个不成文的规定,就是公祭伏羲大典筹备期间不出差,不管私事公事,所有的事情都要做让步,对于他的工作家人也很理解并全力配合,有一年儿子的婚事正好赶上祭祀活动,因此只能延后。
  “参加公祭伏羲大典筹备工作以来,我觉得最大的变化就是2012年开始,从整个环境上作了调整,祭祀以环境为烘托,用丰碑做背景,就是要彰显伏羲精神,在旗上用龙做图案,让龙的精神做一个发扬、传承,以龙的精神来指导我们的文明步伐前进。”王来全说,伏羲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本源文化和中华文明的重要源头,对中华文明的传承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把公祭伏羲大典的筹备工作做实、做好,让祭祖的人们满意,就是他最终的目标。
 
天水日报社天天天水网电子报研发室制作
copyright@2008-2010天天天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