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洪野 在天水这块人杰地灵、富有厚重历史和人文底蕴的热土上,一家建筑设计院走过了他们不同凡响的发展轨迹,如珍珠般洒落在秦州大地以及全国各地的设计项目,使该院赢得了市场,赢得了口碑,塑造了品牌,留下了诸多精彩,这就是天水建筑设计院。 ◥封姓桥效果图 中华(伏羲)文化肇始源规划图 卦台山游客中心效果图 绿色民宅效果图 在省内有较高知名度,在全国有一定影响力的综合性建筑设计院。时代变迁的轨迹中,深深地印下了他们的足迹,记录着他们的成就与荣光——天水建筑设计院成立于1980年,经过近四十年的发展已成为甘肃具备“五甲、七乙、六丙、一代建”雄厚资质的设计院,即建筑工程设计、勘察、监理、检测、咨询甲级资质;城乡规划、市政工程、工程测量、市政公用工程监理、工程咨询(市政交通)、施工图审查、招标代理乙级资质;市政(环境卫生工程、热力工程)、人防监理、地质灾害治理设计、地质灾害治理勘察、地质灾害治理施工、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丙级资质;项目代建二级资质。同时,该院形成了九所、五室、一公司的发展构架:九所即设计一所至五所,还有规划所、勘察所、pc所、BlM所;五室即办公室、财务室、总工办、资深办、项目策划室;一公司指工程咨询监理公司。 技术力量雄厚人才济济的科技单位。天水建筑设计院是兰州交通大学教学实习基地和同济大学建筑设计院业务协作单位,该院多年来以人才强院,以大型项目为依托,着力培养了一批在本行业有影响力的专家,近两年又从重点院校引进30多名专业人才,目前设计院196名职工中,有教授级高级工程师5人,高级工程师52人,工程师57人,一级注册建筑师4人,一级注册结构工程师6人,其他各类注册人员达30余人,是一支专业配套齐全、人员结构合理、业务素质过硬的勘察设计队伍。 业务合同额大幅提升,发展势头强劲。该院在马步真院长和院领导班子的带领下,近年来以市场为导向,创新求发展,业务遍布全国,设计成果遍及广东、浙江、安徽、江西、陕西、河南、青海、宁夏、内蒙古、西藏等地区,获得诸多奖项。2017年,青海省民和县人民医院急诊医技住院综合楼项目荣获青海省优秀工程勘察设计奖建筑设计二等奖、天水建筑科技中心项目荣获甘肃省优秀工程勘察设计二等奖。今年上半年业务合同额较去年同期提高25%,充分展示了强劲的发展节奏。 BIM、PC、EPC应用发展前景广阔。天水建筑设计院是技术密集的科研单位,具有建筑技术开发创新的前瞻性和独特优势,BIM、PC和EPC的设计和组织实施能力均达到较高水平。BIM即建筑信息模型,是以三维数字技术为基础,集成了建筑工程项目各种相关信息的工程数据模型,是对工程项目设施实体与功能特性的数字化表达。一个完善的信息模型,能够连接建筑项目生命期不同阶段的数据、过程和资源,是对工程对象的完整描述。BIM技术正逐步渗入到整个工程建设行业和数字化运营管理领域,被誉为第二次建筑设计的革命;PC即装配式建筑,相对于传统现浇钢筋混凝土而言,装配式建筑采用的方式是在工厂生产预制出包括梁、板、柱和外墙等建筑构件,经过养护并验收合格后运输至现场安装施工完成的建筑方式,是目前国家大力提倡的绿色建筑;EPC即工程总承包,是指从事工程总承包的企业受业主委托,按照合同约定对工程项目的可行性研究、勘察、设计、采购、施工、试运行(竣工验收)等实行全过程或若干阶段的承包。BIM、PC、EPC是建筑业发展的未来,因此抓住BIM、PC、EPC发展的历史机遇,奠定了该院可持续发展的良好态势。 绿色农宅研究所倾力绿色农宅创新和研究。在天水建筑设计院快速发展的过程中,该院充分发挥人才智力优势,成立了“绿色农宅研究所”,以便最大限度地实施节能、节水、节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从技术上引领绿色建筑的发展,该所研究项目已列入市科技局天水市科技计划项目,给予5万元的研究资金。 中华文化肇始源项目打造经典之作。企业化运作的天水建筑设计院一直以来以项目发展为引擎,既注重项目设计的内蕴与新颖性,更着力于把项目打造成完美的经典之作,为此该院赢得了广泛的赞誉。中华文化肇始源项目是市委市政府关心、全市瞩目的大项目,也是天水建筑设计院众多项目中的经典作品之一。该项目以伏羲文化为载体,将建设卦台山“太极”恢复区、易理湿地公园、易经文化中心、伏羲祭祀大道、伏羲祭祀广场、历代建筑风情区、艺术星级酒店区、养生度假区、农耕文明体验区、历代少数民族再现区,项目规模浩大,气势恢宏,将集中体现“中华文化起源、传承、创新区”的文化底蕴和创新精神。 厚德以载物,厚积始薄发。天水建筑设计院一路走来,笃行“为人仁实、做事务实、技术蓄实、承诺守实,愿景充实”的企业文化成就了昨天的辉煌,而未来,该院将在优秀的企业文化的推动下,以尽快跨入全国知名设计院行列为目标,以“聚才致精 携诚致远”的企业精神不断拓展市场,努力把设计院打造成天水扩大对外影响的一张靓丽名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