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版/ 07版:日报七版 /下一版  查看本版大图
 
 


吴晓亮与吉他相伴的三十年


作者:


  □见习记者 徐媛

  在天水,有位吉他痴迷者,吉他对于他来说是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东西。每当拨动吉他的琴弦,任凭脑子里的旋律带着他的手指在琴弦间上下来回,从那六条平行线弯曲的瞬间就有美妙的音符跳跃而出,对于他而言,那一刻,他怀里的东西和从中倾泄出来的声音似乎就是他的全部世界。他就是市吉他协会会长吴晓亮。
  吴晓亮与吉他相伴已经三十年有余,在那些逝去的日子里,他一直庆幸有吉他声陪他度过。提及与吉他结缘之初,他仍记忆犹新。1987年,在朋友家吴晓亮第一次接触到了吉他,那淡雅的木色和琴弦间漫出的音符似乎将他淹没,从此便一发不可收拾,开始了他的吉他之路。
  但他的吉他之路并不平顺,在这个过程中吴晓亮克服了诸多困难。在当时那个年代吉他是个稀罕物,再加上经济条件原因,吴晓亮只能一直“赖”在朋友家弹吉他。加之人们过于传统的思想理念,大多都认为吴晓亮“不务正业”,甚至连他的父母也非常反对他学吉他。但对吉他的热爱让吴晓亮毅然学起了吉他,并每天坚持练习。
  最初学吉他时没有专业老师,吴晓亮就找相关的资料与磁带自学,再或是跟着比自己技艺好的人学习。“那时候,我是用双卡录音机放磁带自学的,磁带也都是专门从南京、北京邮购过来的。”吴晓亮打趣说,那时候等待磁带火急火燎的心,一点都不比女孩子等新衣服的少。
  自学了三年,吴晓亮终于有了属于自己的吉他。1990年,买到人生中第一把吉他的吴晓亮,如获至宝。如今,再提及第一次买吉他的情形,陷入回忆的吴晓亮一边笑着自己当时的傻气,一边说道:“哈哈。我几乎是跑着去的商业大厦,就想早点把它拿在手里。那是一把很普通的木吉他,总共花了75块钱,但在当时也很贵了。”
  拥有了属于自己的吉他,吴晓亮便更加“肆无忌惮”地练习,练琴人常说的“夏练三伏、冬练三九”,他也是在那时有了切身体验。吴晓亮说,那时候自家的房子不隔音,为了不吵到父母和邻居,他经常会在晚上抱着吉他去河堤边练习。皎洁的月光,断断续续的蝉声,还有琴弦上流动的音符,是他青年时代挥之不去的烙印。
  在学习吉他的路上,吴晓亮也遇到了许多对他影响很深的人,台湾指弹吉他艺术家黄家伟就是其中一位。
  2009年,吴晓亮在上海参加乐展认识了恩师黄家伟,黄家伟是把指弹吉他风格带到中国大陆的第一人。两人相识后,经常通过电话、微信讨论技艺。跟黄家伟学习的那段时间,黄家伟传授给吴晓亮很多有关吉他推广和教学的知识,让他学习到了许多新的理念,这对他以后的吉他生涯有很大的影响。通过与黄家伟的深入接触,吴晓亮也走上了吉他推广之路。
  2010年伏羲文化节前夕,吴晓亮邀请黄家伟来天水做吉他推广。当时,只在自己的“一亩三分地”举办了一场小型推广活动,但有许多学生和家长都参与其中。2011年,吴晓亮和黄家伟再度联手邀请在国际上有巨大影响力的乌克兰指弹吉他演奏家维大力·马库金来天水做推广活动,并举办了一场指弹吉他音乐会,这在当时引起很大轰动,受到了媒体的广泛关注,也为天水吉他艺术的发展起到了很好的推广作用。在这后面的几年内,吴晓亮又先后举办了多场大大小小的推广活动,邀请了诸多名人来天水推广吉他艺术,包括瑞典国宝级古典吉他演奏家莫勒,这些活动的举办对推动天水吉他艺术的发展功不可没。
  去年夏季开始由天水市音乐家协会、天水市吉他研究会共同举办的纳凉展演活动在伏羲文化广场公益演出,吴晓亮带着他的学员们也参与其中。而这并不是他第一次参加此类演出,在首届“中国天水·李杜诗歌节”南宅子举办的一次诗歌朗诵会上,他的一曲吉他与口琴合奏《天空之城》,引得现场聆听的著名诗人、翻译家董继平连连称赞。
  推广吉他音乐之余,吴晓亮也利用闲暇时间搞音乐创作。说起自己的音乐理念,吴晓亮沉思片刻说道:“我就想把咱天水当地的音乐文化与指弹吉他、布鲁斯口琴结合起来,创作出一些耳熟能详的音乐,让更多的人了解吉他的魅力,了解天水的音乐文化。”
  如今,在天水的音乐圈里,吴晓亮已是响当当的人物。慕名前来拜学的学徒不在少数。学员从四五岁的孩童到中年人都有,其中不乏可造之材,看到学员们对吉他的热爱,吴晓亮仿佛看到那时的自己,心里有说不出的满足与欣慰。“希望我的学生可以越弹越好,在建树上超过我。”
  与吉他相伴的三十年,吉他于吴晓亮来说早已不再是一把简单的乐器。“随着年龄的增长,我对吉他的热爱没有一丝消减,反而越来越迷恋。我想,我这一生也就以吉他为伴了。”吴晓亮说。
 
天水日报社天天天水网电子报研发室制作
copyright@2008-2010天天天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