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版/ 05 版:日报五版 /下一版  [查看本版大图
本版导航 各版导航 视觉导航 标题导航
选择其他日期报纸

宜居宜游的美丽乡村

——甘谷县八里湾镇中岔村见闻

天水日报 新闻    时间:2020年05月28日    来源:天水日报




  群山环绕,植被茂盛的凤凰山距离甘谷县城20多公里,甘谷县八里湾镇中岔村就坐落于凤凰山。过去中岔村和许多散落在大山深处的村庄一样,经济落后。脱贫攻坚战打响后,这里发生了喜人的变化,群众通过外出务工和特色产业实现增收,村庄经过人居环境治理,“颜值”尽显,而深入挖掘文化底蕴,走产旅融合发展的新路子,让这个小山村充满勃勃生机和魅力。
  发展壮大粉条产业
  壮大产业是脱贫攻坚的根本之策,近年来八里湾镇聚焦精准脱贫攻坚,抓项目、育产业、夯基础、补短板,通过整流域推进与精准到户等措施,大力提升产业发展水平,中岔村在帮扶工作队的大力帮扶下已实现从传统农业向高附加值经济农作物种植的转变,2019年该村人均收入达到了6500元。
  “我们村栽植了800亩花椒,200亩核桃,另外家家种植洋芋,‘土疙瘩’洋芋加工成粉条,现在已经远销到了天津、山东。”中岔村村支部书记程碎录说。
  精准扶贫和乡村振兴一系列举措,激发了中岔村“想干”“能干”“肯干”的内生动力,催生出了中岔村前程种养农民专业合作社,带动全村80多户村民加入,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40多户,凭借着粉条加工产业,闯出了一条脱贫致富路。
  甘谷县渭北山区,四季分明,气候温润,土层深厚,土壤疏松,是种植洋芋的理想之地,所产洋芋个大均匀,淀粉含量高,适合加工粉条,因此,中岔村一直以来就以粉条加工远近闻名。
  “1962年我们村就开始家家加工粉条,村里人挑着担子到县城卖粉条,每斤只卖6毛钱。包产到户后,村里家家都有了‘粉坊’,1983年从甘南来了客商,收购村里的粉条,当时足足拉走了8卡车粉条。以后每年都有客商来收购粉条,用卡车运走。”今年57岁的程守荣是建档立卡贫困户,也是合作社技术负责人,他用5万元精准扶贫贴息贷款在合作社入了股,除了在合作社每年4个月的粉条生产旺期每月能挣3000多元外,家里还种植了花椒、核桃、洋芋等。其中3亩洋芋加工成粉条后,通过合作社销售,每年能有18000元的收入。
  “中岔粉条”采用纯淀粉浆水勾芡工艺生产,粉条质地晶莹透亮、筋道耐煮,光滑爽口,很受消费者青睐,目前已形成“合作社+农户+互联网”的运营模式,进行线上线下销售,去年销售量达36000公斤。
美丽乡村生态优先
  中岔村有人口174户750人,2013年建档立卡时贫困户有75户344人,贫困发生率45.87%。然而只有几年的时间,这个贫困村不仅脱了贫,面貌也发生巨变。
  初夏时节的中岔村宛如一幅美丽的乡村田园画,这里空气清新,绿树成荫,既有干净平整的水泥路,青瓦白墙新砖房,仿古式的护栏,文化景观长廊,又有宽展的文化广场和现代化的幼儿园,甚至还有一处设计别致,绿影婆娑,青草茵茵,鲜花竞放的小公园……
  “过去因为塌陷,这里成了一片荒地,到处都是柴草、粪堆,脏乱得很,现在经过修整,建成了文化广场,绿化好了,环境也美了。”70岁的程永康老人回忆时感慨地说。
  近年来,八里湾镇认真规划,积极争取项目支撑,整合资金310万元,全力推进中岔村基础设施建设,兴建村级组织活动场所、文化广场、幼儿园、休闲长廊、公园等。并深入开展人居环境治理,修建建筑垃圾填埋场、草料堆放场和村庄垃圾收集点;改造卫生旱厕,新建公共厕所;拆除“空心房”、清理危旧墙体;在村里栽植行道树,铺设绿化带,加大村旁、路旁、宅旁、沟旁“四旁”绿化力度……
  如今中岔村已成为市级美丽乡村示范村,村容面貌焕然一新,生态环境明显改善,群众满意度、获得感、幸福感持续提升。
打造文化旅游品牌
  农耕文明是中华文明之根,传统文化之魂。收藏各类传统农耕生产生活用具5000余件,陕甘两省及部分国内书法名家作品上百余幅的中岔村农耕文化园,留住了中岔农耕文明的记忆,也留住了美丽的乡愁。
  中岔村因拥有一座300多年的古堡而闻名,中岔村农耕文化园就位于其中,占地面积达22000平方米。中岔古堡分为前院、中院、后院三部分,在前院文化园内,书法碑林规模令人惊叹,名家荟萃的书法碑总计多达156块。中院建有乡村文化大舞台,开展系列民俗活动,丰富群众精神生活;后院的农耕文化博物馆,由农耕文化展区、民俗文化展区、书画展区以及农耕文化体验区组成,建有展览馆、乡愁馆、民俗馆等,建筑风格保留了原汁原味的传统农家民居特色,展厅内挑水的扁担、耕地的木犁、提取井水的辘轳等大量的农耕老物件分类陈列在展示台上。
  魏女士在甘谷县从事文化工作,和同事相约来参观。80后的她说:“这里的好多老式农耕工具和生活用具都没见过,但每一件看起来感觉都很亲切。一件件农耕用具、老物件,都见证了时光的流逝和时代的发展。”
  随着现代农业的崛起,传统农耕方式逐渐退出了人们的视野,中岔村农耕文化园的兴建,为人们追寻昔日的田园,回归自然开辟了一方空间,也为该村打造集古堡游览、碑刻欣赏、农耕体验、乡村观光、水坝垂钓、休闲度假等于一体的乡村旅游综合体,走现代农业产业化和乡村旅游融合发展之路,奠定了较好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