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版/ 06 版:日报六版 /下一版  [查看本版大图
本版导航 各版导航 视觉导航 标题导航
选择其他日期报纸

与《天水日报》的35年不解之缘

天水日报 新闻    时间:2020年05月28日    来源:天水日报
  □ 惠文辉

  我见报的第一篇文章,发表于《天水日报》。
  我见报的第一幅摄影作品,也发表于《天水日报》。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我从一名业余通讯员发展成为一名专职记者,从一名基层干部成长为一名专职新闻工作者,主要得益于《天水日报》编辑、记者们的大力支持和栽培。
  1985年,我被分配到张家川回族自治县马鹿乡工作,那里地处陕甘交界关山西麓的高寒阴湿山区,山大沟深,较为偏僻。白天的日子还好过,夜晚的时间特别难熬。因为乡政府仅有一台黑白电视,而且经常是有声音无图像,有图像无声音。在这种情况下,乡上的干部要么聚在一起品茗拉闲,评古论今;要么抽烟喝酒,下棋打牌,以此来消磨时光。而我由于刚出校门,对此并无爱好,只能用读书看报来丰富和充实自己的业余时间,因为《天水报》是咱们天水人自己的报纸,所以我特别喜欢看。看的时间长了,我也萌发了投稿的念头。
  第一次投稿是在别人的指点下,用方格纸抄好邮给报社的。等待回音的日子异常艰难,连吃饭睡觉都惦记着自己的文章能否发表。在经历了多次失败后,终于我看到了自己的豆腐块见诸于当时的《天水报》。凡是爱写文章的人,大都有这样一个兴奋点:这就是第一篇作品发表后,其心中的喜悦之情是难于言表的。这也许是人与人不同的地方,又是人与人相同的一点。如养花之人见花而喜;养鸟之人听鸟鸣而乐;农民见沉甸甸的麦穗而愉悦……
  从那以后,我便与《天水报》结下了不解之缘,每当我在工作和生活中有困惑和疑难时,《天水报》似一盏黑暗中的航灯,为我指引航线,使我得以充实。此外,为《天水报》撰写稿件便也成为我业余生活的全部。工作之余,我广泛收集新闻素材,回来后立即把看到的,听到的各种新鲜事撰写成新闻稿件,邮寄到《天水报》。在《天水报》各位编辑的精心修改和编排下,大部分稿件见诸于报端。文章见报后,我便把见报的文章与原稿进行比较,仔细分析推敲报社编辑在字、词、句以及文章结构上所做的变动,汲取营养,提高自己。
  1995年,由于在新闻报道方面表现较为突出,我被组织上调至县委宣传部任职,期间主要从事新闻报道工作,后又被县委提拔为县委报道组组长,《天水日报》驻张家川记者站站长,成为一名专职新闻工作者。为不断提高自身写作水平,我坚持每年自费订阅《天水日报》,而且还专门购买《新闻与写作》《摄影技巧》等书籍,认真学习,刻苦钻研。除认真学习《天水日报》及书本上的知识外,我还经常向《天水日报》等媒体的编辑、记者请教学习,几年下来,我的写作技巧和摄影水平显著提升。
  马克·吐温说:“人的思想是了不起的,只要专注于某一项事业,那就会做出使自己感动吃惊的业绩来。”35年来,我热爱新闻事业,刻苦求学求进的初心始终未改。截至目前,共在《人民政协报》《中国青年报》《黄河报》《甘肃日报》《甘肃农民报》《天水日报》等18家新闻媒体,刊发各类稿件及作品4000余篇(幅)。其中,《让巍巍关山作证》《为了农家幸福安康》《精神文明奖不能成为“安慰奖”》《冷眼旁观“大减价”》《为了党的民心工程》等30余篇稿件分别获得省、市级奖励。同时,我还被《天水日报》《甘肃农民报》《甘肃法制报》《甘肃经济日报》等新闻媒体授予“天水市十佳新闻工作者”“天水市十佳法治新闻人物”“天水市优秀记者(编辑)”等一系列光荣称号。
  这些成绩的取得,与《天水日报》各位编辑、记者的关怀和培养是分不开的。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正是因为有《天水日报》,才有了我的业余爱好——写作与摄影;有了写作与摄影,我的业余生活才有滋有味,才会更加充实。
  “因为有爱,这世界才变得美丽。”哲人此言中的“爱”,并非单指亲情、友情、爱情,也包括一个人对事业的挚爱和痴迷。回顾自己走过的新闻写作之路,我也领略过“灯火阑珊处”的至高境界。对新闻事业的炽热追求,融解了我人生长河中的几多磨难,炼就了一种随遇而安的性格。让我原本空虚的心灵,在追求中得以充实。
  《天水日报》,在您35周岁生日即将来临之际,作为您的一名忠实读者与发相伴者,我将一如既往地呵护您,支持您,直到永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