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版/ 06 版:日报六版 /下一版  [查看本版大图
本版导航 各版导航 视觉导航 标题导航
选择其他日期报纸

“剪出” 别样人生

——记甘谷县民间剪纸艺人杨文芳

天水日报 新闻    时间:2020年06月19日    来源:天水日报


  即将步入不惑之年的杨文芳虽说是一名教师,但在教书之余,视剪纸艺术为生命,十几年来潜心磨练、挥剪不辍,用剪纸“诉说”指尖文化,展现多彩丰富的“生命形式”。
  杨文芳的艺术起点源于奶奶的言传身教。小时候每逢过节,杨文芳总能看到大字不识几个的奶奶,拿着红纸,上下挥动着剪刀,不一会儿,那原本平淡无奇的红纸,如同被施了魔法,一幅幅生动可爱的图案跃然纸上,太神奇了!她在一旁看着,总会情不自禁拿起剪刀挥舞几下。慢慢地,她也能剪出一些像模像样的图案来。
  工作后,杨文芳总想着要把老前辈用时间积淀下来的剪纸艺术传承下去。心动不如行动,很快她就重拾起对剪纸艺术的热爱。
  剪了几年,杨文芳几乎继承了奶奶所有的剪纸技巧。但随着知识的增长和审美的进步,她开始不满足以前的手艺,不愿重复传统的剪纸技艺和单调的题材。她觉得,剪纸艺术作为造型艺术的一个画种,有它独特的造型方法和表现方法。剪的过程实质就是,把生活的“真”向艺术的“美”演化、升华的过程,也是反映创作者思想情感及追求的过程。她渴望在传统剪纸艺术的基础上推陈出新、与时俱进,从而让更多的人认识剪纸、喜爱剪纸,让这种民间的镂空艺术,在新时代给人更多的艺术享受!
  在探索、创新的过程中,杨文芳感受到剪纸与绘画的相通之处,于是下定决心学习绘画。“爱华晨起早,惜时晚睡迟”,在经历了笔秃千管,墨磨万锭的训练后,杨文芳的剪纸艺术有了新的跨越和突破。
  匠人守初心,冰心铸技艺。近十多年来,杨文芳一有闲暇,就挥刀开剪。白天她给孩子们上课,晚上便熬夜剪纸,每一幅作品的完成,都让她体验到前所未有的快乐。逢年过节,“福星高照”“十二生肖”“双喜临门”“花开富贵”“如意童子”及象征吉祥的鲤鱼等都是邻里乡亲间最受欢迎的窗花作品,她便加班加点剪出来送人。当有人把她的作品贴出后,总能得到大乡亲们的称赞。磐安镇燕家村大部分农家小院的窗户上贴着她的剪纸作品,远远望去,就像一场别开生面的剪纸展。
  渐渐的杨文芳成为远近闻名的剪纸名人,不论结婚还是过生日,谁家有喜事都会找她帮忙,即便是亲戚托亲戚也得要张她的剪纸。去年八月份妹妹结婚,她便想剪几个大红喜字聊表祝贺,但她又不想剪成平常那种普通的样式。为了剪出想要的花样,她翻阅了很多有关结婚喜庆吉祥图的资料,并想方设法把它们融入传统的“囍”字里。为了这几幅别出心裁的剪纸,有一个晚上全家人都睡了,她还在苦思冥想地创作,竟到了天亮。作品最终创作出来后,获得了广泛赞誉,其中有一幅是两个胖娃娃双手捧着的喜字,又乖巧又漂亮,特别惹人。妹妹的同事和朋友见到她剪的大红囍字后,非常喜爱,又专门让杨文芳为她们剪了几幅带去北京、西安等地。
  “剪采赠相亲,银钗缀凤真。叶逐金刀出,花随玉指新”,这首唐代诗歌描写的是,佳人剪纸的优美动作和所剪出的栩栩如生的花鸟。用这首诗来形容杨文芳的剪纸行为和她的作品也再恰当不过了。
  走进杨文芳的剪纸世界,我们会深切感受到她的作品,既继承传统,又紧跟时代。2014年以来,她响应国家精准扶贫政策号召,送文化下乡。利用假期,剪裁出许多宣传党和国家方针政策的好作品。磐安镇燕家村是远近闻名的韭菜基地,为对此进行宣传,她专门为这一国家地理商标“燕家韭菜"创作了《脱贫攻坚奔小康》和《脱贫摘帽新生活》的系列剪纸。这些栩栩如生的作品,把农民的喜悦心情表现的淋漓尽致,让贫困群众感受到浓浓的幸福。
  郭沫若先生曾赞扬剪纸艺术:“手中一小剪,裁云镂月,方寸上下包容天地万象;眼外五大洲,跨海越山,万里纵横传播中华文明”。乌飞兔走、经年累月,剪纸技术日臻成熟的杨文芳,作品内容与取材也愈加丰富、广泛。
  回首与剪纸艺术相伴的多年,杨文芳说,剪纸对她而言是此生不变的信念。正是因为这种信念的支撑,才让她坚守初心,与时俱进,用妙手裁剪出更加美丽多彩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