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版/ 06 版:日报六版 /下一版  [查看本版大图
本版导航 各版导航 视觉导航 标题导航
选择其他日期的报纸

“儿”字方言是古音传承

——天水方言零释

天水日报 新闻    时间:2020年11月20日    来源:天水日报
  儿字,是一个很常见的字,现代标准读音作“er”,近似叶音为“尔”。但在天水方言中,昔日有将“儿”字读音为“ri”,近似叶音为“日”,例如,把“儿子娃”(专指男孩)不是读作“er zi wa”,却读作“ri zi wa”。早先确有此种读法,现在已很少听见了。
  天水方言中对“儿”字的这种读音,是无端古怪的“旷世稀音”么?否!其实是有文化蕴涵的,试作讨论如下。

  一、传统字书中对“儿”字的义项释义
  儿字,繁体为“兒”。《说文》曰:“兒、孺子也。从儿,象小兒头囟未合。”段玉裁注曰:“孺、乳子也。《礼记》谓之婴儿。引申为凡幼小之称。”“囟者,头会脑盖也。小兒初生,脑盖为合,故象其形。”(《说文解字段注·第八篇下》)。
  这段话的大意是,“兒”字指的是“孺”子,即是哺乳的婴儿,这是其本原义,后来成为凡是幼小者的泛泛指称,这是引申义。还说,“兒”字是指出生小兒处在发育期,头部囟门脑骨还未合缝,故此字为“象其形”。
  又,《玉篇》引《苍颉篇》曰:“男曰兒,女曰婴。”这就是说,“兒”字义项又有了性别的细分,男孩称作“兒”,女孩称作“婴”。
  其实,这种界定也并不严守,也有长辈把女孩称作“兒”的,以示亲昵。亦有女子出嫁以后,也自称“兒”的,如五代欧阳炯《木兰花》词有句曰:“兒家夫婿心容易,身又不来书不寄。”张相曰:“兒与兒家,皆自称之辞,兒夫,犹云我的夫婿也,然自为唐五代人语。”(张相《诗词曲语辞汇释》)。
  本来“兒”是小孩或男孩的称谓,后来与男字组合为“男兒”,其义项就冲破了年龄界线,不拘于孩童了。
  如唐·李贺:《南园十三首》其五“男兒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又梁启超《读陆放翁集》:“集中什九从军乐,亘古男兒一放翁。”“男兒”指称显然已括展到男性群体,但绝非笼统囊括,而是蕴涵了为国奉献、为民图举以及自强不息、担当进取等等道德和品格层面的标准和要求,非庸碌者可入围获称。
  以上是“儿”字的本原义项,当然还有诸多衍生义项,就不冗叙了。

  二、古代字书中对“儿”字的标注读音
  现仅举主要典籍对“儿”字的标音如次。
  东汉·许慎《说文》:“兒、汝移切。”汝移切,用拼音标音则是“ri”,叶音“日”。
  南唐·徐锴《说文系传》:“兒、然知反。”然知反,用拼音标音则是“ri”,叶音“日”。
  明·梅鼎祚《字彙》:“儿、如支切。”如支切,用拼音标音则是“ri”,叶音“日”。
  古代一些韻书,如《集韻》《韻会》《正韻》等,亦标音为“如支切”即是“ri”,叶音“日”;或“五黎切”“五稽切”,即音“wi”、叶音“霓”或“移”,近于“日”。还有标叶音“尔”平声的。唯《诗经·鲁颂·閟宫》儿字标音为“五夸反”(《毛诗注疏》、《经典释文》)即音“wa”,可叶音“娃”。为仅见,此记备说。
  再举一唐诗,以实例为证。
  唐代诗人王维《老将行》,是一首“规格最正,笔最雅炼”(清·朱庭珍《筱园诗话》)的七言古诗。全诗计三十句、十五联,平分为三章,每一韵为一章,其首章押平声“支”韵,二三章分别押上声“有”韵和平声“文”韵。且首句即入韵,严谨不苟,不愧为“诗佛”之佳作。
  全诗较长,仅择录相关的第一章:
  少年十五二十时,步行夺得胡马骑。
  射杀山中白额虎,肯教邺下黄须儿。
  一身转战三千里,一剑曾当百万师。
  汉兵奋迅如霹雳,虏骑奔腾畏蒺藜。
  卫青不败由天幸,李广无功缘数奇。
  上引诗中的第二联,句中“黄须儿”,系指曹操的儿子曹彰,封任城威王。据载,曹操“喜,持彰须曰:‘黄须儿竟大奇也。’”(陈寿《三国志》卷十九)遂世传此称。要注意的是,此诗章均押“支”韵,若“儿”字按照现代“er”读音,则明显出韵,倘依上述字书标音“汝移切”、或“然知反”、或“如支切”,则与“骑”“师”“藜”“骑”合辙押韵。于此可证,“儿”字古代读音当如斯。
  综上述,天水方言中曾把“儿”字读若近似于古字书之标音,叶音近如“日”;且又专指“男”性,也与古代义项契合。不啻“儿”字天水方言就是古音义传承。充分证明天水文化底蕴之深,于方言一字之音义亦有所彰显,令人赞誉。
□ 天水文汇 □